近日,“2025年智能體育典型案例調研活動”在東莞松山湖成功舉辦。
現場發布《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名單》《2024年智能體育與運動健康產業生態圖譜(第二批)》,同時成立智能體育設施及產品標準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推委會”),通過建立智能體育標準體系,引導產業發展。
活動旨在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培育新型消費的戰略部署,通過激活智能健身產品消費潛力,加快運動健康產業的數字化升級進程。
本次調研活動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主辦,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國體智慧體育技術創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和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聯合承辦。
國家體育總局將加大對“人工智能+體育”研發支持力度
在開幕式上,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副司長隆勝軍表示,科技創新與體育健康的深度融合正為體育產業注入新動能。
他介紹,自2022年起,體育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連續開展“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為行業樹立標桿,并為政策制定和技術創新提供重要參考。同時,對廣大企業的創新實踐表示肯定,稱其為“行業進步的核心力量”,并高度贊揚東莞市松山湖管委會及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為活動搭建的高水平交流平臺,彰顯地方推動產業發展的決心。
隆勝軍強調國家體育總局將在“十五五”加大對“人工智能+體育”研發的支持力度,呼吁各方凝聚合力,共同推動智能體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二級巡視員周海燕表示,智能體育作為融合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體育消費品,是推動體育產業升級、壯大數字經濟的關鍵抓手。未來需深化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成果規模化應用、構建多元化產業生態,通過產學研用協同與產業鏈協同,提升智能體育核心競爭力,助力數字中國與健康中國建設。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陽表示,松山湖以科技創新驅動智能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站在“千億園區”的新起點上,松山湖加快構建“1+4+1+X”產業體系,正大力打造智能體育生態體系,深度參與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培育工作。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展示推廣中心正式啟動,將為入選典型案例項目提供展示、測試、合作對接的一站式平臺,加速技術成果向市場轉化。
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名單發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書記、所長曹景偉對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進行介紹,全國共申報458個案例,覆蓋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設施及其他四大領域,細分14個方向,經地方推薦、形式審查后328項進入評審。2024年11月,聯合工作組組織跨領域專家團隊,通過公開、科學、擇優的評審流程,最終遴選出100項技術先進、成效顯著且具推廣價值的智能體育創新成果。曹景偉指出,本次征集較2022年進一步明確申報重點,突出智能硬件、AI大模型、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與體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會上,《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名單》正式發布,其中全民健身領域有“面向體育健身的VR運動平臺研發與產業應用”等38個項目入選;競技體育領域有“速度與力量反饋系統2.0”等21個項目入選;體育設施領域有“VR智能滑雪訓練設備”等16個項目入選;其他領域有“華為WATCH D系列手表”等25個項目入選,共計100個案例。
《2024年智能體育與運動健康產業生態圖譜(第二批)》同步發布,第二批圖譜新增了華為、美碳科技、奧力來、西安絲路類腦、南通鐵人、喜得、國體智慧7家企業的13個產品。未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將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跟進智能體育與運動健康產業動態,更新產業生態圖譜,吸引優秀企業加入,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智能體育設施及產品標準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推委會”)正式成立。推委會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申請成立。據悉,推委會未來將重點圍繞新興技術,針對智能體育產品、智能體育場館設施、智能戶外運動設施、運動健身APP及平臺開展標準研究,建立智能體育標準體系,引導產業發展;同時,建立跨行業合作交流機制,開展標準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促進各方協同創新。此外,還將開展試行標準符合性實驗驗證與測試評估,確保標準落地實施。
打造松山湖數字運動健康產業創新應用示范區
當天舉行實地調研和匯報交流活動,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松山湖數字運動健康產業創新應用示范區,廣州源動智慧、速得爾科技等12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對入選智能體育典型的項目進行了分享,促進了行業交流,并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靈感。
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的影響力、帶動力以及流量基礎,將和共建方一起圍繞體育科技產品賦能,建設高能級平臺,對優秀產品進行集中展示推廣,把全國范圍內的優秀體育運動產品和東莞的龐大而完整的制造業基礎結合起來,從產品的開發、集成、驗證到展示推廣以及出海,結合松山湖的水域、綠地、空域資源稟賦,打造產品以及產業集聚。
采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綜合來源:松山湖科學城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