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動向中方握手言和,真應了那句老話: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紙聯合聲明,終于讓關稅戰告了一段落。
中美經貿會談結果新鮮出爐,關稅回到了4月2日前的水平,可以說皆大歡喜了。
可印度卻“喜”不出來,甚至頗有點欲哭無淚的味道。
時間來到4月初,美國悍然出手,宣布對全世界加征高額關稅,以補償美國常年來的關稅損失。
這還沒完,特朗普對中國采取了“禮待有加”的政策,把關稅單獨加到了145%。
再加上中方毫不客氣的反制,幾乎就斷絕了中美再有貿易往來的可能。
這時有人開始提到了一個觀點,說關稅戰的“最大贏家”,恐怕是印度。
大量鋪設在中國的美國工廠,已失去了產品全球通的可能,大多會選擇搬回美國。
印度方面便喜笑顏開:印度制造業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就別回美國了,來咱印度吧。
然而短短一個月,料想的大好場面,卻迎來天翻地覆。
看到特朗普對新對手的“炮轟”,印度才恍然大悟,自己原來成“炮灰”了?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觀察者網】【直新聞】【財聯社】【工人日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印度新契機轉眼“死機”
印度似乎是公認的一個很神奇的國家,一直宣傳自己的大國地位,可國際政策方面,卻又喜歡跟著美國走,著實矛盾。
特朗普關稅爭議興起時,印度也“不忘初心”,看美國給中國的關稅加到了夸張的一百多個點,自己也效仿起來老大哥。
對進口的智能手機,加征了20%的關稅。
其實從這一措施不難看出印度的意圖,一方面跟著美國制裁中國,得美方的歡心,另一方面,又用高關稅,倒逼中國的各條生產線搬到印度來。
如果從理論的角度來講,印度的確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
他本就有著充足的勞動力,人口紅利紅得發紫,現在的煩惱,恐怕也是然后把這人口紅利吃透。
能讓各國將產業鏈條全部轉移到印度,的確就是最優解。
可印度到底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徹底認清特朗普朝令夕改的執政風格,更忘了中國堅實的制造業底子。
于是還沒有等到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瑞士日內瓦,就傳來了“壞消息”——中美握手言和,關稅戰告一段落。
好不容易盼到的契機,當場“死機”。
倘若只是期望的結果沒有出現,倒也無妨,反正也沒有什么損失,大不了下次再想辦法,將中國的工廠“拾”過來。
可特朗普突然的一頓炮轟,頓時讓印度反應了過來。
“壞了,我成炮灰了!”
特朗普炮轟新對手
中美聯合聲明,看似預示關稅戰告一段落,但這并非說明關稅戰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甚至可以說,關稅戰,正以另一種形式,來到了一個新階段。
觀察者網5月13日的消息提到,中美經貿會談好不容易出了成果,特朗普卻又立馬把矛頭指向了歐盟。
原來在他一心制裁中國時,歐盟這小子不老實,而且不實在,在對美汽車進口上,設置了相當高的壁壘。
懂王這話其實并不夸張,他們平均每賣給美國1300萬輛汽車,美國才能賣給歐盟一輛汽車。
更“過分”的是,歐盟還一直在起訴美國的科技公司,谷歌、蘋果……仙之人兮列如麻。
特朗普直言道:“歐盟對美著實不公。”
還貼心舉例,“比中國還過分!”
莫迪聽完,的確是要冒冷汗了。
他們為何肯跟著美國走?不外乎看中美國極其發達的市場,以及輻射全球的經濟影響力,所以才敢痛下賭注,all in中國制造業。
可如今特朗普的一席話,卻道出了美國的窘境,非但中國的反制會讓他肉疼,疼得只能推翻自己的言論,與中方握手言和。
即便是歐盟,也可以讓他頭疼,疼得不得不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它,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這就是世界各大經濟力量崛起的一個縮影,美國的“家天下”,早已成為了歷史。
那處于兩位大佬夾縫中的印度呢?他們沒辦法了,只好悶著頭一條路走到黑。
從選擇學美國,對中方智能手機關稅加征20%,這一落井下石的行為開始,就注定了一敗涂地的結局。
而與巴基斯坦的矛盾,也證明了,印度這一步棋,走得錯得離譜。
巴基斯坦為何能在初次交鋒中,接連擊落印度的陣風戰機?
“梟龍”與各種中式高科技功不可沒,隨著更多人看到中方,戰略裝備的神勇,勢必都想著來采購一番。
印度如果也想要來采購,那就真的只能想想了,畢竟在美方刁難咱們時,印度做的卻是助人為惡之事,現在還想要咱們的高科技?
那抱歉,只能拜拜了你了。
所以說,中美聯合聲明,的確成了印度,那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國豈是輕易拿捏之輩?
印度的“輸慘”在不少國際學者的意料當中,但美國對歐盟的不滿,卻著實意外。
歐盟稱為歐盟,卻常常有人稱它為“美國在歐洲的盟友,所以簡稱歐盟”,這話是在調侃美國與歐盟極其親密的關系。
可如今特朗普卻又開始對歐洲施壓,而且勢頭比之施壓中國,只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特朗普看似出人意料的言行背后,都有一套很自洽的盟友邏輯。
他之所以對歐盟施壓,無疑是自信滿滿地認為,歐盟會做退步,畢竟往前倒幾十年,那次歐盟不是“謙虛禮讓”美國?
可事實上,歐盟的回應是威脅,要對價值超1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德國《明鏡周刊》,用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點出了美方往老歐調轉槍口的緣故:
發現中國這塊硬骨頭啃不動了,所以想來咬盟友。
正如那句亙古不變的名言,中國可以失去美國,但美國,卻絕對無法失去中國市場。
美方當初發動“對等關稅”時,何等豪氣干云,可真讓中方一系列反制追趕過來,就個個叫苦不迭。
中國豈是能輕易拿捏之輩?只是當美方意識到這一點,大量的損失已無法挽回,美股、美債,跌得可是真金白銀。
無法從中國身上謀取好處,反而吃了一鼻子灰,那特朗普對歐盟出手,將關稅戰轉移到另一個戰場,也就能理解了。
中國這么多年的發展與沉淀,早已證明了一件事實,不管你什么關稅、關門、關閉,都不過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
咱們不怕打,也不怕小動作,倘若想對咱們下手的,就得好好掂量一下,誰的手腳更利索。
結尾
中美握手言和,著實讓印度猝不及防,好好的契機,立馬竹籃打水一場空,搞不好竹籃也沒了!
而大家又是怎么看待這事的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觀察者網】【直新聞】【財聯社】【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