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深圳市松崗中學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育盛宴——“智融課程經緯,慧啟學科光年”AI賦能教育創新實踐嘉年華。作為寶安區特色課程基地校,該校以45個AI融合學科展位、四大創新板塊設計,構建起傳統教育與前沿科技碰撞的沉浸式學習場域,吸引四千余名師生共赴這場"AI+教育"的創新之旅。
全科賦能:45個展位織就AI教育經緯網
走進校園廣場,45個學科展位如璀璨星斗散落其間,形成“全科覆蓋、AI貫穿”的獨特景觀。從語文學科的“投壺知禮,七步成詩”到信息學科的智能機器人展演,每個展位都成為學科知識與AI技術深度融合的試驗田。
語文展位前,學生手持竹箭投向銅壺,命中后即可摘取錦囊挑戰"AI七步成詩"。當傳統投壺游戲遇上AI寫詩對決,一位初二年級學生感嘆:“我用‘春日校園 ’為題與AI比拼,它寫出‘嫩芽破土爭朝露,書聲盈耳伴云生 ’,讓我既感受到古詩韻律之美,又驚嘆于科技的創造力。”英語學科的“詞王爭霸賽”則依托智能詞匯訓練系統,實時生成個性化詞庫,體驗過的學生都表示,在人機對戰中刷新了單詞速記紀錄,“AI實時糾正發音、分析記憶曲線,這比傳統背單詞有趣多了!”
理科展位同樣亮點紛呈。物理學科的“AI空氣炮競技”中,學生通過AI檢索流體力學原理,團隊協作設計空氣炮結構,當自制裝置將“空氣炮”精準擊倒至10米外的“紙杯墻”時,現場爆發出陣陣歡呼。化學展位的“分子模型AI設計”吸引眾多學生駐足,正在體驗的學生向記者展示了用AI輔助設計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五維創新:構建貫通式教育生態
深圳市松崗中學科研處副主任宋贏贏向記者介紹道,本次嘉年華以“賦能未來·AI智啟"“流動科普·AI智聯”“學科挑戰·AI智擎”“學科創意·AI智融”四大板塊為核心,串聯起“課前創作-課中實踐-課后延伸”的完整學習鏈條,展現松崗中學在AI教育領域的系統性探索。
在“賦能未來·AI智啟”展區,信息科組的智能機器人表演吸引大批觀眾。人形機器人翩翩起舞、機械臂精準書寫毛筆字,不少學生正排隊準備體驗這一AI創意工坊。
一旁的科幻繪畫展區,一幅幅融合AI元素的畫作令人眼前一亮。科技輔導員張老師介紹:“我們希望通過互動體驗,讓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可觸可感,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最具挑戰性的“學科挑戰·AI智擎”環節,各學科依托智能教學平臺展開巔峰對決。數學展位的“AI數獨閃電戰”中,學生與AI展開速度與邏輯的較量;歷史學科的“AI時空穿越”挑戰賽,系統隨機生成虛擬歷史場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制定應對策略。高二學生劉哲寧在“元宇宙教育可行性辯論”中脫穎而出:“AI生成的辯論議題極具前瞻性,迫使我們跳出課本框架思考。”
AI基因:從課堂改革到特色育人
作為本次嘉年華的深層底色,AI技術將逐漸融入松崗中學的日常教學中。宋贏贏介紹道,語文科組正在嘗試的“作文批改智能體”,內置本校作文評價標準,能在5分鐘內完成個性化診斷,精準指出“論證邏輯欠嚴密”“事例引用較陳舊”等問題,讓作文教學從“批量批改”走向“精準滴灌”。
在人才培養層面,學校構建起“啟智班-探索班-領航班”貫通式培養體系,從初中開設AI啟蒙課程,高中設置機器人學習、機器人編程等進階內容。嘉年華現場展示的學生作品——用AI修復的文物圖像、設計的防欺凌海報、制定的校園公約等,正是這一培養體系的階段性成果。
深圳晚報記者 劉夏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