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數據局主導成立的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聯盟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強調,這一聯盟將作為政策推進器、生態連接器和創新擴散器,推動數據要素安全高效流通。根據《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到2028年,我國將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形成覆蓋運營、技術、生態、標準、安全等領域的完整體系。螞蟻集團、中國電子云等企業已率先落地藥品可信數據空間、密態可信數據空間等實踐案例,濟南市更通過“可信數據空間+要素市場化”模式賦能城市治理。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進入深水區,而數據資產的價值量化與合規管理需求也隨之爆發。
數據資產入表:企業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核心能力
可信數據空間的本質是構建數據要素流通的信任基礎設施,其核心在于實現跨主體數據資源的共享與價值共創。螞蟻集團副總裁韋韜指出,當前高敏感數據跨主體融合利用仍面臨安全挑戰,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不僅在于技術,更需建立標準化的數據資產管理制度。以藥品可信數據空間為例,其建設涉及藥品研發、生產、流通全鏈條數據的整合與確權,這些數據若需納入企業財務報表或參與市場交易,必須經過專業的會計處理與價值評估。
這正是數據資產入表會計(DACPA)的價值所在。隨著《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等政策落地,數據資產從“隱形資源”轉變為可計量、可交易的會計要素。企業若想深度參與可信數據空間生態,必須具備將數據資源合規確認為資產并納入財務報表的能力。例如,濟南城市可信數據空間融合了公共與社會數據,這些數據在賦能產業時需明確權屬、計量成本與收益,而傳統財務人員往往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數據資產入表會計正是填補這一人才缺口的關鍵角色,其職能涵蓋數據資產識別、成本歸集、價值評估、折舊攤銷等全流程管理。
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培育行業緊缺人才的標準化路徑
為應對市場需求,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已建立起覆蓋初、中、高級的完整認證體系。考試不設逐級報考限制,符合條件者可直報高級,全國35個城市設有線下考點,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轄市及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考試教材《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與《數據資產會計管理實務》系統梳理了數據資產確認、計量、披露等核心知識,尤其注重與《發展行動計劃》中可信數據空間標準的銜接。
這一考試的意義不僅在于人才認證,更推動形成行業共識。例如,可信數據空間要求參與者遵循統一的數據資產計價規則,而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的標準體系正為此提供技術支撐。企業通過培養或招聘持證人員,可快速構建數據資產管理能力,降低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合規風險。從螞蟻密算的密態計算技術到中國電子云的醫藥數據空間,這些創新實踐均需專業人才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可入表的資產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