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網絡上學習"極簡生活",卻不知道老一輩才是真正的高手,他們天生就會過日子,用樸素的生活習慣,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我婆婆就是這樣的人,這期就來分享我婆婆的6個"過日子"學問,不花什么錢,卻把日子過的體面又精致。
01.愛物惜物,長期主義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很難想象婆婆家的很多家具和生活用品基本都用了幾十年了.收拾的利索干凈,原來一件物品可以用的這么長久。
用了20多年的鍋,有使用痕跡,但清爽干凈無油垢,用了十幾年的老式燃氣灶也同樣明亮的閃閃發光。
婆婆的臥室自帶"老一輩風格",用了幾十年的實木家具,收拾的利索板正,看著一點也不會覺得土氣,陽光灑滿床鋪,讓人覺得安心踏實,溫暖有質感,這或許就是時光的饋贈吧。
02.物盡其用,廢物利用
早年生活的不富裕和物質的匱乏,讓婆婆養成了物盡其用的好習慣,甚至很多我看起來覺得沒啥用的東西,婆婆換個地方或者換個用法,就又解決一個生活問題,太服氣了。
婆婆的廚房物品不多,干凈清爽,廚房臺面少物,整潔明亮,我也沒發現很多鍋具,一個大鐵鍋既能炒,又能燉。
吃完的老干媽玻璃瓶,洗干凈晾干后,放在廚房裝調料,透明玻璃瓶,一眼就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好拿好用。
洗澡前的冷水,用桶接住前面的冷水,用來沖廁所或拖地。
這種物盡其用,廢物利用的生活,我一點也不覺得寒酸,反而深深覺得,認真對待生活的她,把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03.保持傳統的生活習慣
婆婆說,還是用絲瓜瓤刷碗得勁,健康實惠,不傷碗具,去油效果剛剛滴,買那種孔小的就不容易卡食物殘渣,用了很久都很干凈。
婆婆家里也不買什么瀝水架,有塊專門的大抹布墊在下面,洗干凈的碗具一個靠著一個放著,方便的很。
包括炒菜用的鍋蓋,也可以這樣,墊塊抹布靠在墻上,做飯時鍋蓋上的油漬或水直接被抹布吸收,還防滑,太好使了。
婆婆家沒有洗衣液,她說,洗衣粉便宜量多,洗的還干凈,洗的時候在里面扔一個洗衣網兜或浴球,泡泡會更加的綿密,衣服也洗的更干凈。
04.自然而然的收納
婆婆沒聽過什么"斷舍利",也不懂什么是"極簡主義",她只追求干凈利索,不買網紅收納神器,用樸素的方式,也能把廚房收拾的整潔好用。
廚房常用的餐具廚具和調理,集中放在下柜的上層,吊柜的下層這種中部位置,順手就能拿到,好拿好放。
米放在離電飯煲近的地方,調理和餐具放在離灶臺最近的地方,這樣才能方便取用,不會亂。
不需要過多的收納盒,增加整理難度,洗干凈后,分類放進櫥柜即可。
05.健康飲食
平時就公公和婆婆兩個人在家,他們少油少鹽清淡飲食,不浪費,做多少吃多少,很少剩菜剩飯。
所有的碗筷也是自己用自己,用顏色區分筷子和碗,在每道菜的盤子里都會放一個勺子,健康又衛生。
06.勤勞自足
婆婆年輕時在廠里上班,從國企干到私企,工作了二十多年,45歲辦了退休工資2千出頭。
退休后也沒閑著,接著干,超市賣貨,酒店客房,物業保潔,干過不少種類的工作,辛苦是有的,每個月有三四千的收入,不挑活不抱怨,她說只要身體好還干的動,就沒有賺不到的錢。
發現60年代的人,總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日子雖不富裕,但腳踏實地,積極向上,靠雙手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花什么錢,把生活過得體面又精致,千言萬語,就一個字,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