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碗這看似簡單的活兒
其實有不少“技術含量”
很多人可能都“洗錯”了!
一些洗碗習慣
不僅不能把碗筷真正洗干凈
反而會滋生細菌,影響健康
錯誤洗碗方式可能引癌上身
這5個習慣你有嗎?
01 刷碗海綿不更換
你知道嗎,刷碗海綿可能是家里細菌數量最多的物品之一,甚至超過馬桶刷。研究顯示,一塊長期使用的刷碗海綿上,細菌種類可達362種,每立方厘米的細菌數高達540億個。刷碗海綿能經過多級分配,培育出比在實驗室專業設備中種類更豐富的微生物。其中,沙門氏菌和陰溝腸桿菌是較為常見的菌種。
刷碗海綿疏松多孔,食物、砧板、水槽與碗筷上的細菌,會通過表面接觸轉移到海綿上,大小不一、相互隔開的孔洞為細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能讓不同菌種生存。
建議:
除了每1~2周更換刷碗海綿,也可試著用其他產品代替,如:
一次性廚房抹布:可以用完就扔;
- 洗碗刷:結構相對單一,不太容易讓微生物滋生;
- 木漿海綿:可在短時間內變干燥;
- 洗碗機:可以消毒滅菌,也解放了雙手。
02 洗滌劑直接抹在碗上
有人覺得“洗滌劑直接抹在碗上,去油污效果更強”,但其實,洗滌劑直接抹碗上不僅浪費水,濫用的洗滌劑也會造成水污染。而一旦沖洗不干凈,人體攝入洗滌劑后會引發腸胃不適。
建議:
戴上手套,將幾滴洗潔精倒入水中,用洗碗布蘸著稀釋后的水來刷碗,沖洗后放入漏籃中,最后再用清水沖干凈并晾干。
03 食物殘渣清洗不干凈
洗碗時,務必將鍋碗瓢盆上殘留的食物殘渣清理干凈,長期積累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04 碗洗后摞著放
細菌滋生需要幾個必要的條件:營養物質、適宜溫度、水分。我們的碗筷等即使殘留了一點點食物殘渣,都可以作為細菌的營養物質。如果摞著放,積了很多水,房間溫度又適宜,細菌就會瘋長。
立起來后水分容易瀝干,即使有一點食物殘渣也不容易滋生細菌。
建議:
- 清洗后,應將碗筷等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晾干。也可以使用干凈毛巾或紙巾擦拭碗筷表面,加快晾干速度。
- 同時,要確保收納碗筷的櫥柜或收納盒保持干燥和清潔。
05 餐具不消毒
長期不消毒,餐具可能成為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包括急性腸胃炎、慢性癌癥等。
建議:
- 給餐具消毒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高溫消毒,將餐具煮沸超過5~10分鐘,可以殺死大部分細菌、病毒。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買一個消毒機,把碗筷專門放里面高溫消毒。
- 要注意的是,不是特別提倡用消毒劑來消毒,因為無論是含氯的消毒劑,還是其他消毒劑,用清水都很難完全沖洗干凈,如果有殘留物的話,會刺激消化道。
來源:央視一套(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非商業用途,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