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沒料到,印度竟然連巴基斯坦都打不過,只能向中國低頭認慫
顏冬升記
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5月12日下午,中美在日內瓦發(fā)布經貿談判聲明,宣布美方取消91%的加征關稅,僅保留10%的象征性稅率,中方也做出對等回應。
此舉令市場大漲,港股暴漲,A股盤后活躍。特朗普的快速退讓出乎所有人意料,而中方則保持低調,強調“相互尊重、持續(xù)溝通、合作共贏”。
但中國真的讓步了嗎?為何美國媒體紛紛質疑政府策略,特朗普支持者反而沉默?港股和美元為何劇烈波動?
印度在克什米爾的軍事挫敗又為何成為美方態(tài)度變化的催化劑?背后到底是誰在掌控節(jié)奏?中國真的“慫”了嗎?
中美“互減115%”
有人在網上算賬,說美國最初加征了145%的關稅,取消91%,還剩54%,而中國只保留10%,這不是中國跪了嗎?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可真的是這樣算的嗎?
答案是:并不是。因為這場談判,壓根沒算進2月和3月的“小規(guī)模”芬太尼制裁的部分,那些依舊有效。
中國保留的反制措施,包括關鍵的能源和農產品關稅,還包括稀土出口管制、技術限制等非關稅措施,統統沒有取消。
更關鍵的是,美國雖然保留了30%左右的“總稅率”,但其中絕大多數是紙老虎。
因為在現實中,美國從4月底開始就已經默默給零售巨頭“開綠燈”,允許恢復向中國下單采購。
沃爾瑪、好市多、塔吉特已經放話:關稅由買方承擔,就是為了重新搶回中國制造的供貨渠道。
也就是說,特朗普嘴上強硬,但早在4月底就已經被零售巨頭逼得簽下“投降書”。
所以我們看起來“對等降稅”,實際上是在美國實質投降的基礎上,中國才象征性地做了姿態(tài)回應。
還真不是“互勉90天”,而是美國再撐90天就會崩潰!
特朗普認慫的真正原因
從4月2日貿易戰(zhàn)打響,到5月12日談判達成協議,剛好40天。
這40天里,美國股市三次大跳水、零售巨頭聯合逼宮、美元匯率不斷下探,美債市場近乎崩潰。
最典型的是物流鏈的斷裂。從太平洋到美國西海岸,幾乎沒有一艘中國貨輪靠港,美國港口一片死寂。
首先失業(yè)的就是碼頭工人,然后是卡車司機、倉儲人員、報關公司,緊接著影響的是整個零售、電商、制造業(yè),再往下就是金融、信貸、消費系統的全面塌陷。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鏈條國家”,一環(huán)斷裂,全部垮塌。而這次斷裂的核心,就是中國這條供應鏈!
與此同時,美國債務危機爆發(fā)。6月有6.5萬億美債即將到期,美國財政部急需重建投資者信心。
但貿易戰(zhàn)搞到這個地步,誰還敢買美國債?日本都在減持,美國還能指望誰?
巴菲特直接發(fā)聲:不再投資會墮入地獄的美元。這簡直是給華爾街一記重錘。
而更可怕的,是美軍兜底戰(zhàn)略失敗了。原本特朗普政府還打算在南亞方向制造緊張局勢,用“火藥味”逼中國就范,結果印度在克什米爾被打到找不著北。
5月7日的印巴空戰(zhàn)成為美方戰(zhàn)略破產的轉折點。
印度“閃崩”暴露美軍失算
印巴空戰(zhàn)之所以成為分水嶺,是因為這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局部沖突,它打破了美軍在亞太的幻想:原本他們指望印度作為“代理人”對中國南線施壓,結果印度還沒上手就被巴基斯坦打服了。
5月7日凌晨,印軍王牌戰(zhàn)斗機陣風被擊落3架,還有米格-29和蘇-30MKI各1架。印度惱羞成怒,出動100架無人機,結果77架被攔截。
而支撐巴方這套防空與空戰(zhàn)體系的,正是中國提供的“出口低配版”。
低配J-10CE + 低配預警機 + 低配PL-15E中程導彈,組成了“體系作戰(zhàn)”的雛形。
這已經不是“買幾架飛機”的年代了,而是“打的是一整張戰(zhàn)術大網”。
美國的C4ISR體系幾十年沒實質突破,中國卻已經能將低配系統打包輸出,連印度都毫無還手之力。
要知道,印度可是美法俄三國裝備“混搭”的南亞老虎,結果變成了紙老虎。
最諷刺的是,印度本來還指望從中美對抗中撈一筆大單,準備搶走中國的訂單,替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部分角色。
現在好了,被巴基斯坦一頓操作猛如虎打得哭爹喊娘,全球南方國家對其信心大跌,在金磚和上合的地位也隨之下滑。
特朗普看到這種局面后,不認慫還等什么?再打下去,只怕印度都不愿繼續(xù)配合了。
美國想“緩兵之計”?
美國這次認慫,說白了就是撐不住。但中國必須警惕:特朗普是一個慣性“翻臉”玩家。
2018年中美貿易談判,就是在達成框架協議后突然反悔,重新開火。如今看似主動讓步,但目的可能并不單純。
有觀察指出,美方此舉,可能是想以“暫緩”10%關稅的方式,逼迫歐盟、日本等盟友也接受對等貿易框架,一旦達成美歐、美日協議,轉頭又可能對中國翻臉。
更有甚者,白宮甚至試圖“洗稿”,稱此次談判是中國主動請求的,試圖在輿論中營造“美國是大方施恩”的形象。
這種操作手法,已經成了特朗普政府的慣例。
面對這種對手,中國不僅要有“談”的誠意,更要有“打”的準備,甚至還得準備讓特朗普“痛不欲生”的殺招——比如金融戰(zhàn)、科技封鎖反制、稀土出口全面中止等終極手段,徹底砸碎美國“翻燒餅”的鍋。
結語
這次日內瓦會談,雖然結果讓市場歡呼,但真正看懂的人都知道:中美較量還遠未結束。
表面是降關稅、達成協議,背后卻是美國內外交困、被迫低頭的現實。
中國沒有退讓,是美國主動認慫。而這一場對抗,也遠遠不是最后一場。
未來美國是否會再次出招?特朗普是否會再次翻臉?中國是否已經準備好再次迎戰(zhàn)?
面對特朗普這次“認慫”,你真的相信美國已經服軟了嗎?你覺得中國應該怎么應對接下來的變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