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13日報道,菲律賓2025年中期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被羈押在荷蘭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的菲前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已以壓倒性優勢在家鄉城市達沃市的市長選舉中大幅領先,杜特爾特家族其他成員在本次中期選舉中也表現搶眼。
正式結果將在一周內公布,但選舉監督機構進行的部分非正式計票顯示,杜特爾特在達沃市獲得了超過50萬張選票,是排名第二的對手的8倍之多。在杜特爾特原來的臉書賬戶下,支持者的祝賀信息鋪天蓋地。
今年3月,杜特爾特在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被捕,目前被羈押在海牙。這引起了大批支持者的抗議,稱這是綁架。分析人士此前表示,杜特爾特被捕只會讓他及其家人在達沃和其他地區得到更堅定的支持。
12日早些時候,杜特爾特的女兒、菲律賓副總統莎拉在被問及她父親可能獲勝的情況時表示,將會制訂關于他宣誓就任市長的方案。
這是3月14日在荷蘭海牙拍攝的國際刑事法院第一預審庭現場,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 圖/新華社發(國際刑事法院供圖)
據報道,杜特爾特家族在本次中期選舉中表現搶眼、超越預期。杜特爾特的小兒子、現任達沃市市長塞巴斯蒂安在達沃市副市長選舉的非官方計票中也遙遙領先。他的長子保羅正在尋求連任眾議院議員,他的兩個孫子也在地方選舉中處于領先地位。此外,杜特爾特家族支持的至少5名候選人在12個參議院席位的角逐中領先。
這一進展對杜特爾特的女兒莎拉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她將于今年7月在參議院接受彈劾審判,罪名包括涉嫌濫用公款以及密謀暗殺現任總統馬科斯等一系列指控。
莎拉被認為是2028年總統競選的有力競爭者。但如果被參議院定罪,她將失去職位,并喪失擔任公職的資格。要獲得無罪釋放,她需要24名參議員中至少有9人投票支持她。
根據菲律賓法律,面臨刑事指控的候選人(包括在押人員)可以競選公職,除非他們已被定罪并用盡所有上訴機會。
菲律賓12日舉行2025年中期選舉,近7000萬登記選民參加投票。據菲律賓選舉委員會介紹,本次選舉將改選國會眾議院全部317個席位和參議院24個席位中的12席。此外,全菲各省市地方行政首長和地方議會議員也將改選。
為維持選舉期間治安,菲律賓警方已于5月3日進入“全面警戒”狀態,并在全國部署超過16萬名警察。
來源:新華社 記者:楊云起;綜合參考消息報道
相關新聞
選舉結果雖不令人滿意但也遠未絕望,老杜特爾特的自我犧牲成關鍵因素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被視為菲律賓歷來影響最深的選舉結束了,但兩大家族的激烈對抗卻沒畫上句點,因為沒有一方獲得絕對勝利,或遭到徹底失敗。雖然參議院選舉結果對小馬科斯相對有利,但杜特爾特陣營在其根據地大獲全勝,誰都沒能消滅誰。
在投票前需要禁酒,需要武裝部隊協助維護秩序,選舉后,因為大規模候選人買票,菲律賓選民得以大舉消費,推動短期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這些現象顯示,“王朝政治”依舊,大部分選舉結果在選前就確定了,菲律賓民主的叢林屬性未變。
因此,我們不需要關心奇形怪狀的菲式民主,只需要評估地緣政治在選后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莎拉·杜特爾特的政治前景,而選舉結果對她的副總統身份不利。
目前選票統計顯示,決定莎拉·.杜特爾特命運的參議院改選(半數席次),12席中有5席屬于小馬科斯陣營,另有5席屬杜特爾特陣營,雙方都沒有達到決定性的9個席次,以為彈劾案一錘定音。
不過,現任的12席參議員,贊成彈劾的有6席,反對的有2席,搖擺但傾向彈劾的有4席,而彈劾門檻為16席,因此,現任議員加上新任議員傾向定罪的席次并不難達到法定門檻,莎拉·杜特爾特被彈劾的機率很高——如果她讓參議院進入彈劾程序的話。
事實上,處于弱勢的莎拉·杜特爾特還有一個方法可以避免被彈劾,避免失去2028年的選舉資格,那就是在7月彈劾程序啟動前主動辭職,以確保杜特爾特陣營還能積蓄3年的政治能量,將決戰延長到2028年。
這對莎拉·杜特爾特雖非理想的局面,卻凸顯了老杜特爾特對選情的準確預判,即參議院選舉很難翻轉局勢,多數席次是競選連任,取而代之并不容易,杜特爾特陣營不能把最重要的家族成員投入于大概率失敗的選舉。
選舉結果證明,老杜特爾特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兩名選上了國會議員,一名選上了達沃市副市長,老杜特爾特自己則以碾壓性優勢贏得達沃市市長寶座。即便國際刑事法院將老杜特爾特困在海外,其子仍能代理市長,延續家族政治生命。
杜特爾特以壓倒性優勢當選達沃市市長(資料圖/法新社)
能取得這個雖不令人滿意、但也遠未絕望的結果,老杜特爾特自我犧牲的決定是最關鍵的因素。比起6成左右、被粗略歸類為“反杜特爾特”的松散民意,4成的杜特爾特支持者是一個更為團結、活躍、具有戰斗力的整體,而這得益于“政治受害者”的身份政治邏輯。所以才說,杜特爾特陣營守住了日后再大干一場的政治能量。
因此之故,莎拉·杜特爾特若選擇主動辭職,有其合理性,除非她能在7月之前,策動兩席立場搖擺的參議員反對彈劾。但這有點難度,因為兩大陣營之外,還有理念型的進步派在參議院作為關鍵少數,而進步派十分厭惡老杜特爾特總統任內的反毒戰爭,以及莎拉·杜特爾特的粗野風格。
以洪蒂維洛斯為首的進步派,理念親西方民主,既持排華立場,也厭惡王朝政治,因此,既反杜特爾特,也反小馬科斯。這個派別與其盟友在參議院的席次大致與杜特爾特陣營相當,具有左右逢源的底氣,卻也常陷入左右為難的處境,而這是中間派的基本特征。在政爭與政策的決戰中,只要押對寶,中間派獲益最豐;押錯寶,中間派受傷最重。
對未來地緣政治走向的評估,得先大致了解這次選舉的意義,以及小馬科斯的處境。
小馬科斯想長期執政,可能性不高
關于選舉結果對地緣政治走向的影響,可從三個維度分析情勢:“精英 vs 非精英”,“親中 vs 反中”,“政治 vs 經濟”。
這三個維度相互關聯,而在這次選舉的18320席公職中,僅12席參議員席次最具參考價值。其余地方選舉遵循叢林法則,純屬地頭蛇政治,對區域局勢基本沒有什么參考意義。
從“親中 vs 反中”角度看,根據民調(Pulse Asia 2024年),菲律賓有65%的民眾不信任中國。盡管立場親中的老杜特爾特在卸任時仍擁有高支持度,但小馬科斯之后的政治轉向與積極炒作,確實有效削弱了該國的親中力量。
從“精英 vs 非精英”角度看,小馬科斯政府的改革支點,來自于精英階層對政治與經濟改革的迫切渴望,在政治層面希望結束“王朝政治”——即少數家族支配政治——在經濟層面希望實現GDP躍升。相對地,杜特爾特家族是地方主義,有著鮮明的反精英色彩。獲得60%-70%精英支持的小馬科斯則是投機分子,以改革大旗投精英所好,但真實目的是長期支配菲律賓政治。
從“政治 vs 經濟”角度看,大致而言,小馬科斯主張經濟自由化與多元化,因而受到財閥與國際化企業的支持,有利于“遠中親美”的政經路線;相對地,杜特爾特側重于基建和扶貧,較受中小企業與一般民眾支持,有利于“親中遠美”的政經路線。
政治能量與經濟主張所建立的利益結構息息相關,小馬科斯利用65%的排華情緒,鋪陳經濟改革與政治轉向的正當性,并由此獲得大部分商界精英的支持。
說到底,杜特爾特與馬科斯雖然在若干政經主張上有所重疊,但最大的分歧在于,是要站在中國的肩膀上促進菲律賓的發展,還是站在美國的肩膀上?
小馬科斯的修憲行動,牽動以上三個維度,在經濟改革的部分——開放外資超過40%持股比例——雖然獲得了精英階層的多數支持,但其政治議程卻因有一家獨大、長期執政的疑慮,而遭到精英階層的警惕。雖然如此,從參議員成員的整體立場上看,親中派居于絕對少數,這便是小馬科斯讓反對他的精英不得不“含淚投票”的主因。
如上述,參議院大致由三種力量組成,在兩大家族激烈對立之后,進步派成了關鍵少數,而這個派系極具反華色彩。這次的選舉結果有利于進步派,因為選民盼望終結腐敗,提升民主,這意向顯現在眾議院的政黨名單選舉(有點類似臺灣地區的不分區政黨選舉)上。
代表進步派的小黨AKBAYAN獲得最高得票率(近7%),小馬科斯支持的小黨4PS是第四名(3.5%),而前五名中,杜特爾特支持的兩個黨分別占據第二名與第五名,總得票率近9%。盡管政黨名單選舉只占眾議院20%席次,但對政治走向具有象征意義。簡單說,小馬科斯政府的支持度,小于進步派與杜特爾特陣營,泛反對派會讓小馬科斯無法隨心所欲。
不過,在現實層面上,進步派在根深蒂固的王朝政治里,仍必須選擇性與兩大陣營合作,否則會泡沫化,因此,比較可能的趨勢是,菲律賓會在當前反華的基礎上繼續探索親美紅利,但小馬科斯很難長期支配菲律賓政治。
換言之,接下來3年,菲律賓內部仍處于亂局,而南海議題到底對馬科斯陣營有利,還是對杜特爾特陣營有利?取決于中方的處理方式。
菲律賓意圖“以小搏大”的心態會愈來愈強烈
菲律賓反華路線不變,但小馬科斯推動修憲困難度也不小,而杜特爾特勢力必須致力于固守現有政治資本,因此從策略的角度看,未來3年,中方應加大力度解決南海問題,借由局勢升溫,提供親華勢力對抗反華勢力的杠桿,否則前者會持續處于守勢。
菲律賓是如此,臺灣地區也是如此,個人一向主張強力解決臺海與南海問題,而事實證明,在外部壓力不足的情況下,反華勢力都在滑向法西斯化,美國對此的基本態度是縱容,其余政治勢力都會受到司法壓迫,連守成都不易。
如果中方的主要考量是經濟因素,那么這次菲律賓的選舉結果是負面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小馬科斯在安全與貿易層面上“反中親美”,但卻想通過修憲,在能源(資源)層面與中國合作,之所以在憲法層次上放寬外資限制,目的之一是想在南海引入中方資本與技術開發油田,借此一方面解決國內的能源短缺問題,另一方面緩解地緣政治緊張。
證據是,中菲雙方已經談了好幾輪油氣合作,特別在2024年7月,盡管雙方關系降到冰點,仍在馬尼拉舉行第九次雙邊磋商(BCM),同意繼續探索油氣合作模式。外媒觀察,此舉讓中方暫時緩和了在黃巖島的緊張局勢。
根據當地民調(Pulse Asia 2024年),雖然高達65%的菲律賓人不信任中國,但卻有78%支持解決能源短缺的措施。這為小馬科斯提供了一個平衡策略的可能性。白話說,就是“安全靠美國,能源靠中國,經濟多元化”,這是菲律賓意圖以小搏大的基本思路。
不過,進步派洪蒂維洛斯認為油氣合作可能讓中國控制資源,因此強烈反對。換言之,即便小馬科斯真有心平衡中美菲關系,他幅度過大的地緣政治轉向也已經封住了此一路線。不但國內占多數的反華勢力不依,美國也反對中菲油氣合作。當然,其他聲索國如馬來西亞與越南亦不支持中菲雙邊合作。
對中方而言,在策略層面上,油氣合作的先決條件應該是小馬科斯跛腳,美國默許,杜特爾特陣營掌握政治話語權,并尋求多邊合作模式,否則不太可能在嚴峻的軍事對峙狀況下,還能在南海合作。中方在選前只是沒完全關上磋商大門,但既然選舉結果是如此,這門就應該關上了。
此外,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被菲律賓認為有助于吸引中資入駐,菲律賓經濟管理局(PEZA)近期在廈門、重慶、深圳和東莞先后舉辦了多場招商會,希望在關稅戰中爭取中資,并已獲得了初步的成果。
此一現象證明了小馬科斯在反華大旗下,仍垂涎中國資本,并視之為地緣政治籌碼。如果中方著眼于經貿因素而讓美菲繼續在南海碰瓷套利,未來要解決南海問題的難點只會增加而不是減少。
終歸,解決南海問題要靠肌肉,而不是笑臉。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2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在投票前拜訪教堂并祈禱(圖/馬拉卡南宮總統通訊辦公室)
中方實不宜幻想一個高度排華的國家,能有“低政治”(low politics)通道,以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扭曲關系。并不是說,“既競爭又合作”路線不可取,而這種路線所選擇的對象要有一定的實力,例如歐盟、美國、日韓,與這些對象相比,反華立場孤懸于東盟之外的菲律賓,“從大局著眼”的價值很低。
不能不提的是,今年4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布擬出售16架F-16C和4架F-16D戰機給菲律賓,再加上航空電子設備、雷達系統等軍備。而自4月初到投票日,中菲于南海發生7次摩擦,主要在鐵線礁與黃巖島。
以沖突墊高籌碼,小馬科斯政府“反華親美”只有一路走到黑,而選舉結果顯示,即便中方控制局勢,不給小馬科斯選舉操作空間,杜特爾特陣營也沒有獲勝,因此,中方不需要再為反華政府提供隧道盡頭的光亮。
可能有人會認為,最新一輪的印巴沖突,巴方以殲-10戰機完勝印方,甚至擊落其更先進的陣風戰機,震驚全球軍事界,此一事件應能震攝菲律賓與區域內的美軍,削弱其對中國主權的挑釁行動。
這種想法不完全正確,對菲律賓而言,這是“以小搏大”的案例,反而對自己有激勵作用。
有菲律賓評論員指出,除了印巴沖突,近期“以小搏大”的類似事件,還包含也門胡塞武裝迫使美國停火(前者聲稱擊落美軍一架F-18)。這兩起事件的共同點,就是劣勢方用很小的成本,“就能憑借非公開技術取得決定性勝利”,足以供菲律賓參考并制定全方位、性價比更高的對抗模式。
此一觀點是否合理且不詳論,但凸顯了小國鋌而走險的思路來源——如果巴基斯坦與胡塞武裝可以,那菲律賓也可以。換言之,只要有反華需求,就有策略供應,菲律賓就賭中方一心維持大國氣度與家門口的安寧,可以不斷挑釁得逞。“有限的沖突”有利于小國,哪怕是再微小的勝利,都可視為大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