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三十八中學七年級(3)班的語文課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發音挑戰賽”正在進行。學生們手持答題器,對著麥克風朗讀“肖像”“提供”等易讀錯詞匯。朗讀結束,AI黑板上即刻顯示每位學生的朗讀分數和發音情況。“以前我總把‘提供’的‘供’讀成二聲,現在AI會用紅色標出錯誤,跟著反復練習了幾次就記住了!”艾力?依瑪木興奮地說。
2020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安徽省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安徽省援疆指揮部聯合皮山縣委、縣政府,啟動皮山縣智慧教育項目,構建起覆蓋全縣243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智慧教育體系,以技術之力推動當地學校教育形態數字化轉型。2024年秋季學期,隨著智慧課堂、AI聽說課堂、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等落地烏魯木齊市第三十八中學,學校正式開啟了“技術賦能教育”的探索之路。
語文教師蘇莉是智慧教育的受益者,她說:“標準朗讀甚至能讓學生清晰認識到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區別。”在數學教師劉麗娟的辦公電腦里,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生成的學情分析報告清晰標注著每個學生的薄弱知識點。“以前憑經驗授課,現在靠數據說話。”劉麗娟展示著平臺上的數據分析,全班共性問題一目了然。心理健康教師木尼拉?太來提發現,AI心理伙伴成為學生的“秘密樹洞”——不愿當面傾訴的孩子,會在平板上與AI對話緩解壓力。
課堂上,AI黑板的“隨機選人”“小組PK”等功能,讓向來安靜的數學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在講到“正方體展開圖”時,教師通過幾何圖形模型動態演示,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看著大屏上的立體幾何圖形展開又收起來,千變萬化,真的非常有趣!”學生阿布都拉·肉扎吉興奮地說。
在烏魯木齊市第三十八中學,智慧教育的溫度還體現在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關懷中。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學校通過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并推送分層作業: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一對一輔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則進行拓展練習。
作者:梁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