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剛息戰不久,印度空軍“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空軍殲-10C擊落的余煙仍未散去,新德里的權力中樞卻沉浸在一片狂歡中。
莫迪政府高調宣布舉行為期十天的“勝利慶典”,將這場邊境沖突粉飾為“反恐勝利”,仿佛被擊落的戰機、墜毀的無人機、以及導彈襲擊造成的平民傷亡這些事從沒發生過。
印巴軍事沖突剛發生時,印度空軍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在巴基斯坦空軍殲-10C與PL-15E導彈的組合拳下淪為靶機。據巴方披露,其殲-10CE戰機在ZDK-03預警機指揮下,發射霹靂-15導彈,于110公里外精準擊落印軍“陣風”戰機。被擊落的001號“陣風”正是印度從法國高價引進的首架現役戰機,配備的SPECTRA電子戰系統號稱“能干擾一切雷達”,卻在霹靂-15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面前成了“睜眼瞎”。
戰場上的潰敗擋不住印度政府的“造神運動”。印度宣稱“印度空軍不可戰勝”,甚至將停火包裝成“巴方跪求和解”。這種“戰場失利,輿論造勝”的操作,將沖突焦點模糊為“反恐行動”,覺得只要高喊幾句口號,就能掩蓋戰術失敗與戰略誤判的尷尬。
莫迪政府的這番操作,真讓人哭笑不得。這場沖突到底誰贏誰輸,國際社會心里都有數。印度戰機被擊落,導彈襲擊還造成平民傷亡,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結果呢,他們卻大肆宣揚所謂的“勝利”,這是妥妥的自欺欺人。
這次印巴沖突不僅撕碎了印度的“軍事強國”幻象,更暴露其國防體系的致命傷。印度斥資88億美元購買的36架“陣風”戰機,實戰中竟不敵單價僅4000萬美元的殲-10CE;號稱“全球最強”的S-400防空系統,被巴方發射的高超音速導彈摧毀。印度在停火后緊急向韓國加購K-9榴彈炮,卻被扒出這些武器需要中國制造的零部件才能運轉。
反觀巴基斯坦,依托中國打造的“智慧防御”體系,實現了預警機、戰機和導彈的秒級數據互通。這種代差讓印度網民破防:“原來我們買的不是武器,是‘國際智商稅’!”
印度要舉行這所謂勝利慶典,與其說是對“勝利”的禮贊,不如說是對國內民粹情緒的獻祭。莫迪深諳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的操控之術,他需要將邊境沖突轉化為選票收割機,用對外強硬轉移國內對經濟困境的關注。當通脹率突破6%、失業率飆升至8%、外資因政策不確定性望而卻步時,還有什么比一場“勝利”更能凝聚人心?
這場慶典的喧囂背后,是印度戰略文化的深層焦慮。從“陣風”戰機被擊落,到關鍵軍事裝備仍需依賴俄羅斯、以色列、法國的“萬國牌”體系,印度軍事現代化的短板暴露無遺。更諷刺的是,印度一邊在邊境挑釁,一邊卻無法擺脫對中國北斗系統的技術依賴——這種矛盾,恰似其外交政策中“平衡中國”與“依賴中國”的扭曲共存。
莫迪政府的勝利幻象,正在將南亞推向更危險的博弈場。巴基斯坦用實戰證明,其軍事現代化已非吳下阿蒙,而印度卻仍在用陳舊的“南亞霸主”劇本自娛自樂。當兩國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陳兵數十萬,當網絡戰與混合戰爭成為新戰場,任何微小的誤判都可能引發不可控的連鎖反應。
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正將國內矛盾外化為地區沖突。通過拉攏美日澳構建“四邊機制”,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轉移視線,莫迪政府試圖將印度打造成“印太戰略”的南亞支點。但這種戰略投機,可能讓印度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當美國將印度視為“制衡中國”的馬前卒時,新德里是否想過,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地緣沖突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