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一撕,
一張剛剛拍攝的照片
就能慢慢顯出影像,
整個過程儀式感拉滿。
這種復古的拍照方式,
就是最近在社交平臺上受關注,
在年輕人中流行的"撕拉片"。
在昆明,條形碼記者也找到了
幾家經營撕拉片的相館。
撕拉片又名“即顯相片”,是一種起源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一次性成像技術,因為在拍攝完成后需要進行一拉一撕的動作,因此被稱為撕拉片。在昆明的這家新派相館,撕拉片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
消費者:“可能后面會拍吧,因為挺好看的,它整體拍出來的五官很立體,價格對于學生黨來說不太能接受。”
撕拉片技術
當年,撕拉片技術主要由寶利來和富士主導,但隨著數碼成像技術的發展,在2008年和2016年,寶利來和富士分別停產了撕拉片。于是,市場上的存量撕拉片逐漸演變成了"用一張少一張"的絕版浪漫敘事,價格也水漲船高,再加上明星效應和社交媒體熱捧,一張撕拉片的價格至少是停產前的20倍。
菲林小鋪店長 黃潘婷:“在十年前,撕拉片其實一開始的時候一張才6塊錢,現在相紙一盒已經是2500元了,一盒就10張,它的閃炮也是一次性的,閃炮的成本差不多一顆也是要30元到50元,一顆只能閃4次,所以撕拉片的定價會比較高。”
目前,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撕拉片相紙都已過期,容易出現顯影失敗、色彩不準等現象,但憑借著"唯一性"和"不確定性",撕拉片依然吸引著不少年輕人。
菲林小鋪店長 黃潘婷:“可能看了就覺得挺有意義的,就會來拍來嘗試一下,現在我們店里是328元和368元一張,一個月也就二十幾個訂單,因為價格比較貴。”
撕拉片平替
撕拉片價格貴,熱度高,這也讓不少業內人士開始尋找平替,比如在這家相館,就推出了199元兩張的仿撕拉片拍攝。
凹相館主理人 和昊:“我們的這個仿撕拉片的方式,就可以用一個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價格讓市場上的大多數人所能接受,色彩應該說是非常接近。我們做了一個小的周邊,它可以是粘在照片上面,就可以去有這種撕拉呈現的感覺。”
相館主理人和昊介紹,仿撕拉片拍攝可以在光影、顆粒、對比度等方面進行后期處理,以迎合顧客需求,這項業務推出以來,也很受顧客歡迎,一天可以拍攝10單左右。
凹相館主理人 和昊:“像傳統的撕拉片,其實在拍攝的過程中它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比如說可能眨眼了,或者是一個不太好看的表情、動作等等,我們用這種數碼手段來仿制撕拉片,你就可以進行大量的拍攝,去挑選到你所喜歡的那種照片和感覺。”
其實,不僅是撕拉片、 CCD、大頭貼等各類復古攝影器材和方式都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復古熱潮,年輕人差異化個性化的審美追求也得到了滿足。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咔嚓一聲帶來的,一定是難忘瞬間。
市民 :“我覺得不管是拍立得、CCD 包括現在富士撕拉片也好,都是大家對復古相機的一種懷舊,我們可以用這些相機去記錄美好的生活,但有些價格會偏高,我覺得還是要理性消費比較好。”
記者:劉語嫣 鄒延智
編輯:胡茜
責編:唐鶴嘉 王銳
主編:侯思名
終審:顧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