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分之一人口挨餓 加沙面臨饑荒風險
歐颯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兩個多月后,該地區47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分級中最嚴重的第五階段——“災難”級糧食不安全狀態。這意味著大約每5名加沙人中就有一人“食物極度短缺”,加沙全境處于“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態。
世界糧食計劃署說,自以色列3月2日對加沙地帶實施封鎖以來,該地區饑餓和營養不良情況激增,令此前停火期間取得的人道主義救援進展前功盡棄。
世界糧食計劃署12日發布糧食安全階段綜合分類報告。依據報告,截至明年3月,加沙地帶可能有近7.1萬名6至59個月大的低齡兒童和1.7萬名孕婦和哺乳期母親因遭受嚴重營養不良需要接受緊急治療。
該機構執行干事辛迪·麥凱恩說:“加沙的家庭正在挨餓,而他們需要的糧食卻滯留在邊境。由于沖突再起和3月初實施的人道主義援助全面禁令,我們無法將糧食送到他們手中。”
根據上述報告,以色列安全內閣5日提出的向加沙地帶運送援助物資“新模式”遠不能滿足加沙居民對食物、水、棲身處和藥品的需求。由于以色列準備擴大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及人道主義機構仍然無法向加沙居民提供基本物資和服務,加沙地帶很可能在5月11日至9月30日期間發生饑荒。
麥凱恩呼吁國際社會緊急行動,讓援助盡快進入加沙。“如果我們等到證實加沙發生了饑荒之后才采取行動,那么對許多人來說已經為時過晚。”
以軍3月2日起對加沙地帶實施封鎖,3月18日對加沙地帶開展新一輪軍事行動。以方稱上述措施是為了迫使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遭扣押人員,但多個人權組織指責以方封鎖是實施“饑餓戰術”,可能構成戰爭罪。
報告還說,自3月18日以來,不斷升級的沖突已導致加沙地帶超過43萬人流離失所,人道主義援助、市場、醫療、供水和衛生服務受到沖擊,基礎設施遭到進一步破壞。由于缺乏原料,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加沙地帶協助開辦的全部25家大餅店于4月初關門,177家供應熱餐的廚房大部分食材已用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加沙倉庫中的預防營養不良物資已耗盡。
與此同時,食物價格飛漲,從加沙地帶中部城市代爾拜拉赫到南部城市汗尤尼斯,25公斤裝面粉價格從235美元到520美元不等,比2月上漲了30倍。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里克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天整個加沙地帶只準備和發放了約26萬份餐食,比7日減少70%。
身為6個孩子媽媽的加沙居民伊姆蘭·穆扎伊尼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她用從垃圾堆里翻出來的食材給孩子做飯,孩子吃完就吐了,因為味道實在太糟糕。“但我又有什么辦法呢?”她說。(完)(新華社專特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