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8日,英國與美國敲定了首份貿易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高調宣布這一成果,稱其為重大勝利。
不過,很多人認為特朗普的說法有些夸大其詞,覺得他不過是把還沒影兒的事兒包裝成了“成功宣言”。
沒想到的是,次日英國《金融時報》引用相關外交人士的話,揭示了這份協議背后的真正意圖。
那么這份協議到底意味著什么?中國又持何種態度呢?
英美協議模板下的全球圍堵
這次英美兩國簽署的貿易協定,表面上看是英國脫歐后的一大勝利,還被美方大肆宣傳為“突破性進展”。
然而,協議簽訂不久,大家就察覺到事情并不簡單。這個協議的核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貿易自由化,而是美國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布下的一顆重要棋子。
協議中明確規定了一條極具針對性的“安全”規范。對于英國的鋼鐵、制藥等幾個被美國點名的戰略性產業,若想獲得美國的關稅減免優惠,就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全按照美國設定的供應鏈安全標準和生產設施產權要求進行調整。
這些條款顯然不是普遍適用的規定,而是有著明確指向性的。雖然協議表面聲稱適用于所有第三方國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玄機。據英國政府內部人士透露,美國真正的目標依然是中國。
這份協議看似平等合作,實則是美國對英國的一種變相施壓,甚至有人直言這是“經濟勒索”。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協議或許只是個開端,未來美國可能還會沿用這個模式,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乃至拉美國家展開貿易談判。
要知道,如果美國要求這些國家的關鍵產業必須符合其安全標準才能享受貿易便利,這實際上是以雙邊協議的形式強行推廣一條由美國主導的供應鏈規則。
顯而易見,美國此舉并非為了全球貿易自由化,而是為了構建自己的小圈子,排斥特定對手。
對英國而言,這份協議帶來的實際好處有限。美國對英國汽車象征性地調整了部分關稅,效果微乎其微,但作為交換,英國卻要在關鍵產業上接受美國的安全評估,這無疑等于將部分產業主導權拱手相讓。對此,《衛報》評論道,這份協議根本就是“披著合作協議外衣的戰略壓迫”,美國通過單邊協議輸出規則的行為,無異于在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中挖坑,讓其他國家紛紛跳入。
中國的定力與反擊
面對美國精心布局的針對性協議,中國展現出了獨特的沉穩與力量。
就在中國代表團飛赴瑞士準備新一輪經貿會談的同時,國內迅速發布了加強稀土出口管理的通知。
緊接著,國內多個港口開展了大規模聯合行動,嚴厲打擊戰略礦產走私。這一舉措無疑是直接回應美國試圖用貿易協議鎖死全球供應鏈,尤其是在稀土領域的壓力。
中國并未被英美協議打亂陣腳,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具備足夠的韌性來應對外部壓力。
今年前四個月的外貿數據足以說明問題。整體同比依然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四月份,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5.6%,這還是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極高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績。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持續呈現爆發式增長,就連一些美國媒體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對東南亞市場的出口額顯著提升,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對美出口減少帶來的損失。
寸土不讓的底線
中國之所以同意與美國接觸會談,不僅因為美國多次請求,也是為了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給那些希望緩和貿易緊張關系的美國人士一個交代。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打算退讓。如果美國方面誤以為這是中國的示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當前的中國在關鍵問題上表現出極大的韌勁。對于美方提出的將此前145%的對華關稅降至80%的建議,中方認為這毫無誠意。即使降到80%,許多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仍然無利可圖。更何況,中國從一開始就明確指出,美國加征高額關稅本身就是一種惡意施壓,在這種惡意未解除之前,達成真正協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盡管中美最新一輪會談在美國積極推動下已經啟動,特朗普雖未親自到場,卻迫不及待地通過社交媒體發聲,要求中國“理所當然”地向美國開放市場,并聲稱這對雙方都有利,還警告封閉政策行不通。
可惜的是,美國似乎沒有認清形勢:中國不是英國,不會因一份協議被迫接受不合理條件;中國也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為了達成協議就大幅削減關稅差距。
中國的底線始終是國家核心利益,這一點不容侵犯,沒有任何談判空間。
美國的內外交困
事實上,在這場中美貿易摩擦中,中國的承受能力早已遠超美國,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同時,中國加強稀土管制對美國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
美國相關企業焦急萬分,紛紛向政府施壓,擔心供應鏈隨時可能中斷,或者只能重新與中國談判。
美國農民的日子也愈發艱難。那些曾經在中國市場備受歡迎的農產品,如今失去了這個大買家,而美國短時間內難以找到能替代中國的市場。
關稅帶來的負面連鎖反應仍未結束,有跡象表明,一些亞洲資本已經開始悄然撤離美元資產。
要知道,亞洲地區多年來對美貿易順差,手中握有大量的美元儲備。如果出現大規模美元資產拋售潮,后果將不堪設想,對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也將造成沉重打擊。
此外,美國主要港口的貨運量明顯下降,碼頭工人擔憂失業,普通民眾也能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這些經濟上的痛苦正迫使特朗普政府尋求與中國對話,達成平等協議。
在特朗普政府內外交困之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不會屈從白宮意愿隨意降息,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穩定民眾情緒。
隨著局勢惡化,特朗普暫停了風能項目的行政命令,同時還遭到十多個州檢察長的聯合起訴,指控其濫用職權,威脅就業并阻礙清潔新能源發展。
目前,這場中美貿易摩擦仍在繼續。美國企圖用協議施壓對手,但這一招并非對所有人都有效,尤其是對中國,強壓之下可能會引發更為強烈的反彈。
美國期望中國退讓一步,但中國已用實際行動表明:中方正在鞏固陣地,堅守底線。
至于誰會先做出讓步,目前的趨勢逐漸明朗,但有一點始終不變:國家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參考信源
中國青年報2025-05-09——外媒:不應高估英美貿易協議的影響力
觀察者網2025-05-10——美國貿易協議要求英國鋼鐵、制藥行業滿足“安全要求”,英官員:沖中國來的
環球時報2025-05-10——4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5.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