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李卉 馮雪立
在蒙山北麓陡峭的巖壁上,無人機懸停拍攝的鏡頭里,工程師們抓著安全繩貼近裂縫測量位移;深夜的汛期值班室,大屏幕上不停閃爍著光點,實時傳輸的數據把脈著地質災害高發區域的脆弱“神經”;暴雨傾盆的村莊中,接受過培訓的群測群防員挨家挨戶組織群眾撤離......
八百里沂蒙俊俏秀美,中低山與丘陵、盆地相間分布,受沂沭斷裂帶構造活動及降水等影響,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為守護群眾安危,近年來,山東省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扎根臨沂,用科技織網,用腳步丈量,筑起了沂蒙大地防災減災的“銅墻鐵壁”。
高科技織網, 從“人眼識別”到“空天地一體監測”?
“過去扛著一個個鐵疙瘩滿山跑,現在無人機替我們飛險路。”5月11日,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七隊水工環高級工程師劉乃彬指著蒙陰縣岱崮鎮的三維地形模型感慨道。
2024年汛期前,七隊對臨沂北部山區展開“地毯式”排查,無人機傾斜攝影、激光雷達掃描等新技術大顯身手。原先人工需要一周測量的3平方公里區域,如今無人機2小時就能完成毫米級精度的三維建模,可以進一步排查分析危巖體及滑坡體裂縫,為地質災害治理設計及決策部署提供最直觀最基礎的原始數據。
有了技術革新的加持,2023年,七隊自主安裝了196套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設備,去年又承擔了蒙陰縣轄區52處地質災害監測點324臺監測設備的安裝工作,在臨沂市建設了一套地質災害預警體系鏈條,通過部署各類傳感器,結合衛星遙感(InSAR)等手段,實現了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全天候、多維度監測。
在沂南縣界湖街道遠里滑坡點,自動化監測設備組成“天羅地網”:360°旋轉的一體化視頻站是汛期值班室最繁忙的“探照燈”,GNSS地表位移站實時分析地表變形數據,土壤含水率傳感器捕捉降雨滲流變化、論證土體抗剪強度。這些設備每12分鐘向預警平臺傳輸一次數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模型結合10年歷史災害案例,能在暴雨來襲時預測72小時內地質災害易發區及地質災害防治重點。2023年該系統發出預警信息17條,2024年系統發出預警信息27條。
預警系統的關鍵就在于準確,預警閾值差1毫米,可能就是生與死的距離,而一次次精準預警的背后,都是七隊工程師們一次次現場記錄、總結出來的數據。正是這種“數據+經驗”的雙重校驗,讓系統預警準確率不斷提升,讓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了保障。
?鐵腳板攻堅 398處隱患點背后的“生命防線”?
科技再先進,也離不開“最后一公里”的腳踏實地。
在平邑縣崩塌隱患點,七隊工程師的背包里塞滿地質錘、激光測距儀和救生繩。“無人機發現異常裂縫后,必須人到現場才能確認風險等級。”
測量繩垂掛在百米懸崖邊,下方就是村民的屋頂;岌岌可危的脆弱巖層,卻是獲取數據的“寶藏點”。越是險峻的地方,越需要為它們做全面“體檢”。
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險境排查,2024年,共排查出37處高風險隱患,緊急轉移群眾63戶。
“每處隱患點都有專屬檔案。”劉乃彬打開“一點一策”數據庫,398處隱患點不僅標注著經緯度坐標,還記錄著災害類型、規模、群測群防員、威脅人口財產等詳細信息。如今,數據庫累計錄入災害點信息398條、崩塌儀數據、GNSS數據、裂縫計數據正持續接收中?。
防控成合力 352名“大地哨兵”守護萬家燈火?
防災減災從來不是某個單位或某個部門的“獨角戲”。
當隊員們攀巖走壁的身影成為山間常景,當深夜汛期值班室燈火成為村民心中的“安心燈塔”,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主動關注雨情動態、學習逃生路線,防災減災的種子在他們內心扎下了根。
在費縣馬莊鎮,65歲的群測群防員老張每天手持監測終端巡山,他是鄉親們眼里的“活警報”。
2024年,七隊更新全市39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信息,352名像老張這樣的“大地哨兵”經過7輪專業培訓,已累計上報險情27次。
自動化監測與群測群防相得益彰,技術力量與基層網絡正形成合力。在蘭陵縣礦坑鎮,地質災害“一張圖”平臺連通市縣鎮三級指揮中心,氣象預警、監測數據、避險路線實時同步;17場應急演練中,600名參演群眾能在3分鐘內沿預定路線撤離;2000份防災明白卡發放到戶,漫畫圖解讓老人孩子也看得懂“暴雨引發災害時該往哪里跑”。
如今,七隊的工程師們仍定期進山復檢設備、勘探地質。“通過‘人防+技防’結合,顯著提高了災害預警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同時為科學防災和長期治理提供了數據支撐。”劉乃彬的話透著堅定。“目前,臨沂市398處隱患點已全部標注風險等級,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閃爍的紅點都能提前熄滅。”
當防災從應急變成日常,這方水土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這群深山“把脈人”用科技之智、腳板之力、為民之心,繼續書寫著守護地質安全的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