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任期還沒滿一年,就將臺島攪得是動蕩不安,現在終于被逼到了墻角,善惡終有報!
不光島內政治局面對他不利,連他一直依賴的美國也開始松口了。
據《環球時報》報道,5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談論中美關系時表示,中美之間的新一輪談判結果“對統一與和平有好處”。這話感覺沒頭沒尾,但“統一”兩字無疑格外醒目。
消息一經傳出,賴清德第一時間開會,隨后臺當局趕緊跳出來聲明,說美國對臺承諾“堅定不移”。
可大家心里都明白,事情沒那么簡單。
特朗普一向說話不拐彎,表態也釋放了一個信號——臺灣在談判桌上,不再是禁區。他甚至可能想把臺島作為“交換籌碼”,換取更大利益。
以特朗普的作風應該干的出來,他更看重的是現實利益,而不是價值觀或者承諾。
而且這種想法并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近期以來,美國在臺海事務上的實際介入力度已經明顯下降。
有前臺灣安全高官就指出,大陸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的服役,讓美國航母根本不敢靠近第一島鏈,臺海局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在特朗普看來,臺灣的問題在他眼中變成了一張可以打、也可以收的牌。
作為一個商人從政的總統,只要價錢合適,“賣臺”完全可能提上議程。而如今,美國已將南海的注意力投向菲律賓,對臺島問題絲毫不感興趣。
賴清德不想放棄,過去幾個月,他頻頻討好美國,拉攏日韓,甚至提出要增加對美投資,換取“安全保障”。
可這一套根本不管用了,美國連AIT新主席的人選都遲遲不任命,已經說明了一切。
更讓賴清德坐立難安的,是解放軍這邊的動向。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5月14日報道,臺防務部門今日(14日)上午發布動態,從13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發現35架次解放軍軍機,另有8艘軍艦及2艘公務船在臺海周邊活動。
報道稱,臺軍連續2天進行“精準導彈射擊操演”,解放軍機、艦數量也突然暴增。
其中有25架戰機越過所謂“海峽中線”,進入臺灣北部和西南空域。
這不是演練,這是實戰化部署。
而且解放軍的部署是多方向同時推進的,北、東、南三面聯動,直逼臺島,像是提前搭好了“戰場網”。軍事專家看得很清楚,這種規模的集結不是單純的展示,是對臺島每個關鍵出口的精準掌控。
賴清德不敢正面回應這波軍事動作,島內軍方只能硬著頭皮喊“監控應處”,但對這場被包圍的態勢,誰都清楚結果。
臺軍早已進入“防守為主”的被動模式。
近兩年,“漢光演習”中多次模擬城市作戰、炸毀基礎設施、設置障礙物,一切都圍繞著“拖時間”來設計。這類戰術難度極高、代價巨大,且根本擋不住解放軍的沖鋒。
臺當局自己也明白,防御不過是拖延而已,戰略主動權早就不在手里了。
尤其是面對大陸近年的軍事提速。
不只戰機、艦艇裝備升級,解放軍還大量引進無人系統,用于城市巷戰。這種技術應用層面的突破,直接對沖了臺軍“焦土戰術”的有限成果。
最讓臺北方面忌憚的是解放軍對于臺島軍事動態的精確掌握。
每次臺軍調動部隊、試射導彈,大陸幾乎是同步作出回應。近期,臺軍試圖試射美制“海馬斯”火箭炮,結果解放軍三面逼近,直接讓這場演練被迫中斷,所有發射車連夜轉移。
島內的一舉一動,解放軍早已掌握的一清二楚。
賴清德心里不可能不慌。
他最近一連串的表態,不斷重復“加強自我防衛”“深化與美合作”,說到底,是自我安慰。他越喊這些話,越說明他知道誰都靠不住。
這只“甕”如今已經蓋上了蓋子。
從外部看美國戰略上對臺灣開始放手,解放軍三面合圍持續常態化。從內部看,賴清德的政治信譽在流失,軍心不穩、民意反彈,連媒體都開始質疑他的對美策略是否失算。
一步錯,步步被動。
賴清德想走的每一步,都像是掉進了早就挖好的坑。他在島內坐不住,在國際上找不到靠山,軍隊不能打,百姓不信他。
甕中捉鱉,這場局即將落下定音錘。
不論賴清德接下來怎么走,早已沒有退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