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五一”假期人潮剛退場
端午節的粽葉已飄香
其實出去玩不用等長假
來九省通衢的武漢
周末就出發
這座長江與漢水交匯的城市
白天是詩意江湖
夜晚是賽博不夜城
五月的武漢
熱情又浪漫
“七了冒”
吃對武漢人來說有多重要?
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
“七了冒”(吃了沒)
熱干面、炸面窩 逸承 攝
光是“過早”(吃早餐)
花樣多到一個月都不會重復
油餅包燒麥
“數來寶”都嫌累
熱干面、三鮮豆皮、面窩
芍窩窩、雞冠餃、酥餃、糯米雞
燒麥、鍋貼、汽水包
蛋酒、豆腐腦、桂花糊米酒
鮮魚糊湯粉、生燙牛肉粉、糯米包油條
每種“碳水炸彈”
都有奇妙的搭配吃法
熱干面是過早的靈魂
勁道的堿水面條拌上芝麻醬
再淋上醬油、醋、辣椒油
撒上酸豆角和蘿卜丁
攪拌均勻,嗦上一口,十分滿足
配上一杯豆漿或者蛋酒
咸甜有滋味
三鮮豆皮也值得一嘗
綠豆和大米磨成漿
攤成薄皮、打個雞蛋
鋪上一層糯米
再撒滿肉丁、冬筍丁、香干丁
表皮煎至金黃,糯米油潤咸香
來一碗桂花糊米酒溜溜縫
兩種糯米制品
在胃里打個照面然后相互融合
鮮魚糊湯粉必須擁有姓名
粉是細細的白米粉
獨特之處在于這“糊湯”
湯頭是用魚熬制的濃湯
再加上生米粉起糊、起稠
撒上蔥花、蝦皮、蘿卜丁或榨菜丁
湯底的鮮香、胡椒的辛辣
瞬間激活味蕾
泡一根油條或面窩
滋味直接原地升華
除了過早
武漢的正餐也不容錯過
一魚三吃魚丸湯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一句詩讓武昌魚名揚天下
武昌魚又名團頭魴
可清蒸可紅燒
不僅肉質細嫩肥美
營養價值還高
無湯不成席
正餐少不了筒子骨藕湯
蔡甸蓮藕口感粉糯
加上筒子骨
文火煨到肉爛脫骨
藕香與肉香相互交融
湯汁濃郁醇厚
還有黃陂三鮮、糍粑魚
炸藕夾、干燒大白刁
多種菜肴等你品鑒
人生建議
晚餐不要吃得太飽
因為華燈初上
當你走在大街小巷
你會偶遇
油燜大蝦、烤蝦球、涼面、鹵鴨脖
連空氣里都彌漫著燒烤味
是誰又挪不動步了?
“玩么斯”
體驗過舌尖上的味道
來一場穿越時空的人文之旅
黃鶴樓 林國棟 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冠絕古今
讓黃鶴樓聲名遠播
成為荊楚大地的文化地標
夕陽西下黃鶴樓 林國棟、李世龍 攝
這座始建于三國時期的江南名樓
見證了武漢1800余年的滄桑變遷
登上黃鶴樓遠眺
武漢長江大橋、龜山電視塔盡收眼底
武漢長江大橋 屈文犇 攝
1957年10月
坐落于龜、蛇二山之間的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漫步“萬里長江第一橋”
聽江水拍打橋墩
看輪渡穿越長江
感嘆“龜蛇鎖大江”的壯闊
夜幕曇華林 林國棟、李世龍 攝
距離武漢長江大橋不遠的曇華林
是武漢最溫柔的巷弄
一條不過1200米的老街
藏著最濃郁的文藝氣息
清末民初時
這里匯聚了教堂、醫院、學校
不少名人居住于此
是武昌古城的文化中心
曇華林多巴胺墻繪
如今的曇華林
多巴胺小店、咖啡館云集
現代感的彩繪與古老的建筑呼應
既古樸又時尚
成為文藝青年、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圣地
東湖綠道 逸承 攝
逛完文藝復古的街區
再到東湖吹吹詩意的風
東湖的美
在于它
既能承載屈原行吟的千古愁思
也能容納市民晨跑的煙火氣息
來這里不必趕景點
騎著單車隨風而行
你會明白為何武漢人總說
“東湖是生活,也是詩意”
東湖聽濤風景區 彭彪 攝
武漢的湖泊星羅棋布
既可漫游江城之心東湖
還可探索城市邊緣的生態秘境
府河濕地天鵝湖內越冬的候鳥
位于武漢西北角的東西湖區
坐擁府河濕地、杜公湖濕地
金銀湖濕地等濕地群
乘小船穿越蘆葦迷宮
在茂密的池杉林湖畔露營
觀賞白天鵝、紅頭潛鴨、灰雁等候鳥嬉戲
杜公湖露營
在“濕地之城”,關掉導航
任由蜿蜒的棧道
帶你走進自然的詩行
“閃得狠”
“閃”在武漢
用來形容炫酷
武漢有自己的“閃”法
“蒜鳥”
武漢的“閃”
是全網追著買的“顯眼包”
漫步江漢路步行街
不少人包上掛著一只“蒜鳥”
它身體圓滾滾似大蒜
捏一捏肚子還能說出流利的武漢話
“蒜鳥,蒜鳥,都不yong易”
蒜鳥,出自武漢方言“算了”
意思是
“算了,別計較,大家都不容易”
常用來緩解劍拔弩張的氣氛
撫平急躁的情緒
地道的方言特色與趣味勸和的內涵
讓廣大網友稱其為“武漢和平鳥”
光谷空軌旅游線 林國棟、李世龍 攝
武漢的“閃”
是無人駕駛的科幻片
來光谷乘坐空軌
感受“空中飛行”的暢快
軌道在離地面10-20米的空中
列車車廂懸掛在軌道下方
全程無人駕駛
車廂設計簡約現代
超大觀景車窗,適合打卡拍照
部分車廂地板還是透明的
沿途可俯瞰
光谷生態大走廊、新月溪公園等景觀
站點建筑充滿科幻風
夜晚燈光亮起時,氛圍感拉滿
無人駕駛出租車
玩晚了怕打不到車?
“無人駕駛出租車”24小時在線
夜間行駛“眼神兒”依舊很好
變道超車從容絲滑
“知音號”游船夜游長江 林國棟、李世龍 攝
武漢的“閃”
是長江寫給宇宙的情書
25公里長江變身“巨型彈幕”
滾動播放“武漢歡迎您”
夜游黃鶴樓公園
3D投影技術讓樓體“活”起來
崔顥的詩句化作飛鳥繞樓三匝
黃鶴仙子從壁畫中翩然而下
上頂層觀景臺
看兩岸燈光如星河傾瀉
五樓檐角的銅鈴在夜風中輕響
恍若李白當年聽到的玉笛聲
武漢的“閃”
是24小時不打烊的煙火氣
是長江大橋下
聽歌手唱《漢陽門花園》
配一碗路邊藕湯
是科技與“狠活”
更是凌晨兩點蘿卜牛雜的油光
來武漢,還需要什么理由?
找個空閑,說走就走
大江大湖大武漢
總有一處風景讓你愛上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趙強
總監制|楊義 張玉珂
監制|周賀 李娜 榮先明 徐冬兒 劉云 周雯
統籌|唐嘉藝 劉開陽
文案|周雯 周恬
出品|人民網網聯中國融媒體工作室
支持|武漢市委網信辦 武漢廣播電視臺 映像武漢 武漢市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