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以為輪轂只是用來支撐輪胎的?新能源汽車的 “智能輪轂散熱鰭片” 直接打破認知!這個附著在輪轂內側的小零件,用黑科技讓輪轂學會 “自主呼吸”,成為提升車輛性能的關鍵角色!
傳統輪轂在車輛高速行駛或頻繁制動時,熱量難以散發,容易導致剎車性能衰減,甚至影響電池壽命。而新能源汽車搭載的智能散熱鰭片,內置熱感應材料與微型導流槽,堪稱 “熱量克星”。寶馬 iX 的散熱鰭片采用航天級鋁合金材質,表面積比傳統輪轂增加 40%,當檢測到輪轂溫度升高,鰭片表面的納米涂層會自動調整角度,引導氣流快速帶走熱量,散熱效率提升 60%!
更絕的是,這些鰭片還能 “因地制宜”。特斯拉 Cybertruck 的智能鰭片與電池管理系統聯動,當電池溫度過高時,鰭片自動展開,加大散熱面積;低溫環境下則收攏,減少風阻。小鵬 G9 的鰭片更配備自清潔功能,通過納米疏水涂層,讓雨水沖刷就能帶走灰塵,保持高效散熱狀態。
在技術創新上,散熱鰭片不斷突破。蔚來 ET7 研發的主動式散熱鰭片,內置微型電機,可根據路況實時調整角度:急剎車時快速展開,迅速降低剎車盤溫度;高速巡航時收攏,降低能耗。極氪 001 的鰭片采用模塊化設計,損壞后 5 分鐘即可更換,維護成本大幅降低。
從智能調節散熱,到主動節能降耗,再到便捷維護,智能輪轂散熱鰭片用科技重新定義輪轂功能。下次開車時,不妨留意下這個會 “呼吸” 的小零件,它正用黑科技為每一次出行保駕護航,讓車輛性能時刻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