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機化身“空中城管”
當綠地花草給管理平臺“發信息”
華苑科技園正在上演
關于智慧城管的數字革命
近日,在高新區城環局指導下,海泰市政綠化公司投資打造的城市運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試運行。這套“城市大腦”通過物聯網+GPS織就智能監控網,讓路燈懂得“察顏觀色”,讓環衛車輛學會路面病害“診斷”,持續提升作業效率與低碳管理,助力高新區城市管理邁向智能化、高效化,從而實現“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
無人機巡檢模塊
“機”動部隊
“空中天眼”大顯身手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城市,一支特殊的“機”動部隊已悄然升空。它們是最新上崗的無人機巡檢分隊,正化身城市管理的“空中天眼”,開啟“巡邏”模式。它們沿著主干道路快速飛行,實時監測情況,對大片綠化區域、市政道路及設施開展日常巡檢工作,從綠化帶里隱藏的垃圾到市政設施細微的損壞,都逃不過它們的“火眼金睛”。一旦發現問題,它們便會立即將信息傳輸至管理平臺。
無人機平臺
在應急指揮方面,“機”動部隊變身“空中衛士”大顯身手:一旦發生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等緊急情況,無人機可迅速升空,其搭載的高清攝像頭與實時傳輸設備,能夠快速采集現場畫面,將一手資料實時回傳至應急指揮中心。目前,無人機已能對華苑環內區域實現全覆蓋巡查,并在2024—2025年度華苑環內片區防汛及清融雪等特殊天氣應急響應指揮調度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無人機平臺
市政道路碎修模塊
“眼”疾“手”快
智能巡檢守護“腳下安全”
在華苑片區的街頭,一套融合“黑科技”的智能養護系統正在改變城市道路養護的傳統模式:海泰市政綠化公司借助物聯網技術與先進的視覺識別技術,為每個市政設施配備唯一的識別標簽,讓它們都擁有專屬的“電子身份證”,實現位置及運行狀態實時監控。同時配備智能視覺識別系統,通過在道路巡檢車上安裝高清攝像頭,利用圖像識別算法,對采集到的視頻圖像進行分析。當攝像頭敏銳地捕捉到路面的裂縫、坑洼,或是井蓋移位、破損,甚至道路標識牌損壞,智能視覺識別系統就能即刻識別異常,并將信息分毫不差地傳遞至管理平臺。管理平臺接收到提示能迅速鎖定問題設施位置,即刻派遣維修人員趕赴現場處理,從而顯著縮減故障響應時間,極大增強了道路設施管理的時效性和精確度。
市政維修界面
智能路燈管理模塊
“燈”你見證
智慧之光點亮低碳路
夜幕降臨,試驗階段的9盞路燈悄然“蘇醒”,它們被賦予了“智慧大腦”:人車經過時自動調亮,空巷無人時緩緩變暗,故障發生前主動“呼救”……這便是智能路燈管理模塊成果。通過構建智慧燈桿軟件平臺,實現對智慧燈桿的遠程監控、調光控制、故障報警等功能,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響應速度。同時,智能識別技術的運用,讓智慧燈桿“學會”根據環境光線和人流密度自動調節照明亮度,實現節能減排。目前,海泰市政綠化公司已在華苑科技園環內梓苑路(工華道至開華道)路段開展了9盞路燈的節能改造試驗。經過多次調試,該路段路燈已穩定運行7個月,電能節省約50%,用科技之光重新定義了城市照明的“安全感”與“低碳范兒”。
智慧照明平臺
智慧綠化模塊
“植”慧雙全
城市綠化也會“精打細算”
公園綠地里,一片月季花叢正“偷偷”給管理員發消息:“濕度不足30%,申請喝水5分鐘。”這不是童話場景,而是智能綠化管理模塊——通過給土壤裝“大腦”、讓澆水變“精算”。針對綠化養護管理,海泰市政綠化公司引入智能監測+自動灌溉系統,通過在綠地土壤中安裝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溫度和光照等關鍵參數以優化灌溉計劃,確保植物獲得最佳的水分供應。這些數據將被傳輸至公司的數字化管理平臺,為養護人員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實現科學合理的灌溉與施肥,從而提高綠化養護的精細化水平。
智慧綠化平臺
海泰控股集團正以數字之筆,在鋼筋水泥間書寫“科技與生態共生”的城市詩篇。從精準灌溉的每一滴水,到智慧路燈的每一束光,這些微小的數據不僅是技術創新的注腳,更是“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溫暖實踐。未來,集團將持續激活“數字基因”,以更智慧的城市管理服務網絡,編織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引擎。在數字化轉型的跑道上,海泰將打造科技賦能的“硬實力”,點亮城市服務的“暖底色”,為構建“可感知、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高新區貢獻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
文字、圖片來 源:海泰控股集團 ,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