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近日以色列國防軍發布聲明稱,當天早些時候,以軍無人機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西頓附近對一輛汽車發動襲擊,打死了黎巴嫩真主黨成員阿卜杜拉。聲明指出,該成員曾參與多起針對以色列的襲擊行動,負責在黎巴嫩各地,特別是利塔尼河以南地區部署黎真主黨的通信系統。近日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伊姆·卡西姆發表電視講話時強調,以色列是一個“擴張主義實體”,以色列的野心不僅限于占領巴勒斯坦,還包括控制整個黎巴嫩。
以黎沖突(資料圖)
就在印巴局勢日趨緊張之際,中國卻在中東突然亮劍,引發各界關注。據新華社近日的報道,阿聯酋與黎巴嫩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阿聯酋將解除自2021年起實行的,禁止本國公民前往黎巴嫩旅行的措施。與此同時,沙特宣布恢復從黎巴嫩進口農產品、食品與手工藝品,開放吉達港、達曼港為黎巴嫩商品入境樞紐,并與黎巴嫩央行達成貨幣結算協議,“允許以沙特里亞爾直接支付”。大家知道,自這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中東局勢就一直動蕩不安,黎巴嫩更是如此。
而且最危險的情況是,胡塞武裝為證明自身“戰略獨立性”,向也門南部分離勢力、伊拉克反美武裝提供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甚至與俄羅斯瓦格納集團合作建設導彈生產基地。這將引發中東“技術軍備競賽”:沙特可能從中國采購紅旗-19反導系統,土耳其加速研發“卡恩”高超音速導彈,而以色列則可能將“鐵穹”系統與激光攔截技術結合,打造“多層防御網”。這種“技術擴散”將使中東從“代理人戰爭”升級為“高技術戰爭”,人類文明可能再次陷入“核陰影”籠罩的深淵。
武器(資料圖)
黎巴嫩真主黨運動秘書長謝赫·納伊姆·卡西姆近日宣稱,黎巴嫩持續動蕩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卡西姆此番言論是在以色列對貝魯特南部郊區發動空襲后發表的,以色列聲稱此次襲擊目標是真主黨的武器庫。“向美國施壓,讓其明白若侵略不停止,黎巴嫩便無法崛起”,他在對黎巴嫩政府高級官員講話時表示。他補充說,華盛頓在黎巴嫩擁有利益,而“穩定才能實現這些利益”。這些表態標志著黎巴嫩什葉派運動高層官員歷來使用的激烈反美言辭發生了顯著轉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表示,以色列的強硬表態表明,美國和胡塞武裝達成的所謂停火協議,只不過是讓美國從“臺前”走到了“幕后”。近期胡塞武裝和以色列都對對方放出狠話,說明美國和胡塞武裝所謂的停火諒解僅限于雙邊,不涉及地區總體形勢,胡塞武裝并不會完全終結在紅海的軍事行動,特別是對于以色列的打擊;而以色列同樣也不會放棄對胡塞武裝的軍事壓制。
以黎沖突(資料圖)
近日,中國第23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醫護人員在任務區庫雷拉村開展義診活動,為當地村民提供免費診療服務。在醫療資源長期匱乏的任務區,中國維和軍醫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道主義使命,贏得當地民眾廣泛贊譽。在當天的義診現場,官兵們來到巡診醫療點,為37名村民進行系統檢查、疾病診治和健康咨詢,針對具體病癥發放80余盒各類藥品,并為病人細心說明劑量與使用方法。相關人員感謝中國分遣隊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今后能繼續合作下去。
展望2025年,中東地區最棘手的動態之一,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敵對關系進一步的升級,這種對抗若失控,或將牽動其他大國卷入其中。中東的危機具有多面性、歷史根深蒂固性及復雜的相互關聯性,因此這些危機很難通過快速和簡單的方法來應對。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采取的是包容性治理的方法,即通過對話推動和解,并解決社會經濟差距這一矛盾。對于建設一個更加和平和穩定的中東而言,國際合作、外交以及對于國家主權和自治權力的尊重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