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商業雜志》2025年5月1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稱,韓國國防工業以往一直專注于出口如K9自行榴彈炮和K2主戰坦克等陸基武器系統,如今正將目光投向海軍領域,并在潛艇市場上點燃雄心——自2011年大宇造船海洋公司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上一筆潛艇出口協議的十三年后一直沒有開過單,韓國方面正在重振其戰略,目標國家已經瞄準波蘭和加拿大,同時也在探索中東和拉丁美洲的更多機會。在各國紛紛尋求增強海軍實力的全球趨勢下,韓國的這種多元化舉措促使其擴大國防出口產品組合,將此前處于邊緣地位的潛艇平臺納入其中。
據軍事和國防領域的多個消息來源稱,波蘭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宣布“逆戟鯨”項目的首選競標方,該項目涉及采購三艘排水量為3000噸的潛艇。該項目還包括維護、修理和大修(MRO)服務,估計總價值約為57億美元。韓國的兩家造船企業韓華海洋公司和現代重工集團已聯手提交了聯合提案。韓華海洋公司自去年起就與波蘭國防企業展開了合作,該公司提出了一款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潛艇型號,而現代重工集團則推出了一款2300噸的潛艇型號。兩家公司還提交了在波蘭的投資計劃,包括建立當地的維護、修理和大修設施,以鞏固其在波蘭的業務布局。韓國政府通過官方訪問積極支持這一舉措,強調了交貨迅速和價格具有競爭力等優勢。
這兩家造船企業都具備建造3000噸級潛艇的工業能力,如果被選中,它們可以在兩個設施之間分配生產任務以加快交貨速度。韓華海洋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基于目前在韓國海軍服役的“張保皋III”級潛艇(KSS-III)。該潛艇水下排水量約為3700噸,配備了基于燃料電池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可在水下續航約20天。它配備了用于發射巡航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先進的聲納套件和綜合作戰管理系統,所有這些設計都是為了降低聲學特征,并符合非核潛艇的國際高標準。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韓國的方案正是“張保皋III”級潛艇型號——韓國向加拿大提出了價值在200億至240億美元之間的提案。該提案是在加拿大與美國之間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包括加拿大對與美國的幾項國防協議進行重新評估,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原計劃采購的F-35隱形戰斗機。2025年3月,加拿大國防部長比爾·布萊爾證實,政府目前正在積極尋找F-35的替代方案,這為韓國這樣的戰略供應商創造了機會。
韓國的提案是加拿大巡邏潛艇項目(CPSP)的一部分,該項目于2024年7月正式啟動。加拿大巡邏潛艇項目要求采購多達12艘具備冰下作戰能力的常規動力潛艇。加拿大目前的潛艇艦隊由老舊的“維多利亞”級潛艇組成,需要進行更換。加拿大旨在增強其在北極地區的存在,并維持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的作戰覆蓋范圍。加拿大的需求強調潛艇的隱身性、殺傷力、續航能力和極地部署能力。而“張保皋III”級潛艇似乎非常適合滿足這些作戰需求。
除了技術能力外,韓國的提案還包括提前交付的承諾,計劃在2035年前交付首批四艘潛艇,早于加拿大目前的采購計劃,此外還包括技術轉讓、本地合作生產和人員培訓等條款。這些內容旨在符合加拿大的工業和技術效益(ITB)政策,該政策要求重大國防采購能為國內帶來經濟回報。
從戰略角度來看,韓國方面還試圖基于與加拿大的共同優先事項開展合作,這些優先事項包括北極安全、印太地區的穩定以及推動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因此,這一提案不僅僅是一筆設備交易,它將韓國定位為與七國集團中具有一致地緣政治觀點的國家建立長期國防合作關系的伙伴。
韓華海洋公司和現代重工集團在韓國國防采購計劃管理局的支持下,旨在將自己打造成可信賴的替代西方傳統供應商的選擇。面對來自德國、法國、瑞典和美國的競爭,韓國的提案以其提議的工業整合、成本效益和長期戰略意義脫穎而出。這反映了韓國國防部門的廣泛崛起,韓國此前已憑借K9榴彈炮、K2坦克和FA-50戰斗機在出口方面取得了成功。
總之,韓國在其近期在陸基和海基系統方面取得的工
業進步基礎上,正試圖在全球潛艇市場上確立重要地位。通過結合技術能力、工業戰略和國防外交,韓國方面旨在說服波蘭、加拿大等合作伙伴考慮來自亞洲的新供應商,這個供應商能夠提供符合不斷演變的軍事和地緣政治優先事項的綜合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