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鏡頭又一次回到了“楚科奇”,“楚科奇”是探秘圣地,俄國作者在這里探訪了很多前蘇聯或是90年代后期廢棄的基地。這一次,他們又一次來到這里,探尋新的發現。
進入正文,我們現在跟隨作者回到楚科奇,講述第171圖拉紅旗防空殲擊航空團第25防空師的廢棄技術保障中隊(ТЭЧ)的故事。該航空團曾駐扎在“烏戈里內”機場,并于1993年被解散。
附圖為1940年代171殲擊航空團的一組飛行員照片,來自“紅隼”(Красные Соколы)王牌飛行員紀念網站。
航空團的組建與衛國戰爭時期的戰斗歷程:
該航空團的歷史始于1941年4月15日,當時在圖拉市“米亞斯諾沃”機場,在莫斯科軍區第77混合航空師的編制內,由斯米爾諾夫少校首次組建171殲擊航空團,配備伊-16與伊-153型戰斗機。
1941年7月,該團開始將伊-153替換為米格-3戰斗機;同年9月21日,調入第6防空航空軍,10月轉場至卡希拉市的“克魯特什基”機場。
1941年11月,該團再次調防至梁贊市機場,1942年1月1日,由謝苗·伊萬諾維奇·奧爾利亞欣中校接任團長。
1942年2月13日,編入第125防空殲擊航空師,同年4月返回米亞斯諾沃機場,5月轉場至鄰近的“沃林采沃”,后又移至圖拉的“雷多馬”機場。
1942年7月初,該團編入第1航空軍所屬第286殲擊航空師,轉場至葉夫列莫夫市的“巴巴雷基諾”機場,7月底隨第15航空軍轉至葉列茨的“捷列金諾”機場。
從1941年9月至1942年7月,該團飛行員共執行2742次戰斗出擊,保衛圖拉市,擊落德軍飛機16架,其中多次實施撞擊戰術,攔截企圖轟炸城市的Ju-88轟炸機編隊。
1942年8月,該團調至葉列茨的“布科夫卡”機場,10月轉移至“謝韋爾內”機場。
在1942年7月至10月的解放沃羅涅日戰役中,飛行員又執行737次戰斗任務,擊落敵機31架。
1943年3月16日,編入第15航空軍第3轟炸航空軍,轉場至葉夫列莫夫市。3月27日再次轉編至第284殲擊航空師,部署于切爾尼的“維波爾佐沃”機場。
1943年4月15日,成為莫斯科軍區防空航空基地的預備殲擊團,駐扎于阿爾扎馬斯市機場。
根據1943年5月4日慈父簽署的第207號命令,因該團在保衛圖拉市戰役(1941年9月21日至1942年7月7日)中的英勇表現,被授予“圖拉”榮譽稱號。
1943年6月15日,團接過圖拉州蘇共省委和州執行委員會授予的紅旗。
1943年5月初,團遷至塞伊姆車站機場,5月27日轉編至第15航空軍的第315殲擊航空師,部署于普拉夫斯克市的“斯科羅德諾耶”機場。
1943年7月13日,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該團飛行員在解放奧廖爾、布良斯克及周邊城市的戰斗中單日擊落德軍飛機31架。7月19日起駐扎于切爾尼的“斯圖杰涅茨”機場,7月31日轉至“科茲洛夫卡”機場。
1943年8月又幾次轉場,先后駐扎于奧廖爾市的“克拉斯諾耶”和“梅津卡”機場。
1943年10月,裝備拉-5戰斗機的該團隨第315殲擊航空師調入第15航空軍,前往波羅的海戰線。
1944年1月,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什韋佐夫少校接任團長。同年10月,在阿納托利·伊里奇·哈盧金中校的指揮下,該團編入第14殲擊航空軍團,并于11月開始換裝拉-7型戰斗機。
1944年8月9日,依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命令,第171殲擊航空團因在攻克德溫斯克(今陶格夫皮爾斯)和雷澤克內(今拉脫維亞)等城市的戰斗中表現英勇、完成任務出色,被授予紅旗勛章,正式命名為“第171圖拉紅旗殲擊航空團”。
1945年4月,該團轉調至列寧格勒方面軍的庫爾蘭集團,5月劃歸波羅的海軍區。
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第171殲擊航空團共執行4007次戰斗飛行任務,擊落德軍飛機149架。其中,團長阿·格·什韋佐夫少校被授予蘇聯英雄榮譽稱號。
戰后歷史與航空團的撤編:
1946年1月1日,在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舒托夫中校的指揮下,該團被編入白俄羅斯軍區,與所屬航空軍一起轉入第1航空集團軍。
1949年2月20日,裝備拉-7戰斗機的該團及其所屬航空師劃歸第26航空集團軍下屬的第58殲擊航空軍團。
1950年7月1日,該團連同航空師轉編入蘇聯防空軍莫斯科軍區下屬的第64殲擊航空集團軍的第88殲擊航空軍團。
1951年9月1日,該團連同航空師又轉入北高加索軍區,并開始換裝新型的米格-15(MiG-15)噴氣式戰斗機。
1954年7月初,第171殲擊航空團仍在北高加索防空軍的第36殲擊航空軍團編制內。
1960年3月1日,該團轉入第19防空集團軍下屬的第14軍團,并換裝米格-17(MiG-17)戰斗機。
1980年4月1日,在根納季·尼古拉耶維奇·舒列波夫上校的指揮下,該團調入外高加索軍區,并重新裝備為蘇-15ТМ(Su-15TM)截擊機。
附圖:1980年代蘇-15ТМ戰機停放在“烏戈里內”機場的照片。
1982年10月1日,在阿納托利·伊萬諾維奇·巴索夫上校的指揮下,該團轉入遠東軍區,并部署于楚科奇“烏戈里內”聯合基地機場。該機場同時作為蘇聯遠程戰略航空兵的前進跳板機場(Forward Deployment Airfield)使用。
1980年代拍攝的蘇-15ТМ戰機停放在“烏戈里內”機場的照片。
1986年5月1日,在安德烈·阿列克謝耶維奇·孔德里科夫中校的指揮下,該團編入第11獨立紅旗防空集團軍下屬的第25防空師。
在第25防空師編制內(其指揮部設于“烏戈爾內耶·科皮”軍事駐地、靠近機場),第171殲擊航空團承擔以下任務:為“烏戈里內”機場本身以及駐扎在楚科奇地區的蘇軍部隊提供空中掩護;為蘇聯的戰略轟炸機與運輸機提供護航;攔截飛近邊境的美軍飛機,防止其侵犯領空。
這是從網上找到的一張1980年代的照片,拍攝的是蘇-15ТМ戰斗機在“烏戈利內”(Угольный)機場起飛的畫面。
“烏戈利內”機場建在永久凍土之上,其主要任務是為蘇聯遠程戰略航空兵的飛機提供定期起降的條件,以便進行燃料加油,并獲取核炸彈。這些核彈被存放在距離機場十余公里的地下中央核武器儲存基地——955號“С”號設施“馬加丹-11”中,該設施位于“陡峭山”地下。該基地于1986年被撤銷,原因是圖-95遠程轟炸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升級為可攜帶戰略導彈的機型,而這類武器已可在永久駐地機場直接配備,無需再依賴遠程儲存設施。
這是1990年代初的照片,拍攝的是一架蘇-15ТМ在“烏戈利內”機場降落的畫面。
1993年8月1日,第171防空殲擊航空圖拉紅旗團(部隊編號64371)被正式撤編。
這是1990年代拍攝的照片,展示了一架停在“烏戈利內”機場上的蘇-15ТМ。
由于該機場是軍民合用的,因此分為兩部分:西部是軍事航空使用區域,東部則是民用航空港。該機場分別于2003年和2009年進行了重建,如今仍繼續同時服務于民用和軍用航空。
而團所屬的原技術維修部分(ТЭЧ)在部隊撤編后被廢棄,后來變成了舊飛機拆解與處置的場地。
作者在2018年曾到訪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景。
2001年由德米特里·阿夫杰耶夫(Дмитрий Авдеев)拍攝的照片。戰斗機還有一定輪廓。
2000年代,這里仍遺留著幾架最后的蘇-15ТМ戰機。
而當作者實際到訪時,場地上只剩下一堆堆飛機殘骸。
從這些殘骸中仍能依稀辨認出那些曾經優雅的戰斗機身影。
如今可能連這些殘骸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最后,讓我們再望一眼遠方的機場。
以及正在起飛的飛機。
接下來我們要前往曾駐有第25防空師的“烏戈利內耶·科皮”舊軍鎮。
在該軍鎮中心的軍官之家前,于1977年8月曾樹立了一座裝有米格-19戰斗機的紀念碑,用以紀念開拓者飛行員和保衛楚科奇領空的空軍將士。雖然這架飛機與第171殲擊航空團并無直接關系,它原屬第529殲擊航空團,而正是該團在當年接替了第171團的位置。
感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