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同意在90天內暫停關稅措施,將稅率下調115%。市場對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表示歡迎,分析師普遍預測,美國進口商將抓住機會訂購更多商品,貿易回暖將帶動航運需求激增。
“政治和經濟壓力迫使特朗普讓步。”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14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披露了白宮官員勸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幕后細節”。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最初不愿意降低對華關稅,但他的“基本盤”藍領工人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大型企業和政治盟友也對關稅政策表達了不滿。特朗普的幕僚向他發出警告,如果再不降低關稅,他可能失去選民支持,這促使特朗普改變了立場。
報道稱,特朗普一直認為,美國需要承受“短期的經濟痛苦”才能實現“貿易再平衡”,他相信美國有能力在關稅戰中“堅持到底”。但到4月底,包括碼頭工人、卡車司機在內,越來越多的美國工人抱怨說,關稅成本和中美貿易中斷正在損害他們的利益。
這些藍領工人被特朗普視為政治方面的“基本盤”。兩名知情人士透露,隨著藍領工人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白宮幕僚長蘇西·威爾斯、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其他幕僚紛紛向特朗普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再不降低對華關稅,他可能失去這些選民的支持。
《華盛頓郵報》稱,白宮助手的警告促使特朗普轉變立場,允許美國官員尋求與中方進行經貿會談。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關鍵點在于,關稅開始損害特朗普的支持者——特朗普的基本盤。這給了蘇西·威爾斯一個關鍵契機。”
當地時間4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宮舉行內閣會議 視覺中國
報道提到,中國的堅定表現超出了美國許多人的預料,特朗普政府試圖利用關稅戰逼迫中國讓步,但中國沒有在威脅面前退縮。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設想,美國大型零售商和汽車制造商反而警告說,對華關稅帶來的經濟成本將對美國造成嚴重影響。
許多大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向白宮表達了不滿,與特朗普關系密切的共和黨人也表達了強烈反對,“通常被特朗普視為盟友的人都在反對他。”
一些批評人士還指出,特朗普不太可能通過關稅政策實現制造業回流美國的目標。理論上,高關稅可以激勵制造商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但特朗普不斷改變政策,使企業對前景缺乏信心。
美國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的高級顧問邁倫·布里連特(Myron Brilliant)說:“考慮到特朗普面臨的政治和經濟成本,他‘眨眼’是有道理的。”
《華盛頓郵報》分析稱,特朗普的讓步反映出白宮面臨的困局:特朗普政府試圖利用關稅政策在短時間“重塑全球經濟”,但這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反作用,即使是特朗普政府的“基本盤”也無法避開。
這導致特朗普政府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反復修改關稅政策。根據《華盛頓郵報》的統計,自1月20日特朗普就職以來,白宮已宣布了50多項新關稅政策或修改。僅與關稅有關的行政命令就已達到十多項,特朗普大約每周都會發布一項相關的行政命令。
許多命令都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例如,特朗普曾宣布對乳制品進口和哥倫比亞商品征收關稅,但不到一周后就作出了修改。特朗普有時甚至“朝令夕改”,個別命令持續不到一天時間。對此,白宮僅聲稱,這是因為命令“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歐文(Douglas Irwin)表示,在歷史上,美國貿易政策變化最快的時期是1806年至1812年,當時美國忙于應對與英國和法國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系,每年都在調整政策。但他指出,特朗普的政策幾乎每天都在變化,“活動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應接不暇。”
歐文認為,這表明特朗普既想改變美國貿易,又想減少政策轉變造成的負面影響,“關稅上漲后又下調,是因為企業和市場正在向他施加壓力,迫使他讓步。這種波動反映出在短期內實現目標的難度。”
不過,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數據顯示,即使是在中美經貿會談取得成果后,美國對進口產品征收的平均關稅稅率仍高達17.8%,比特朗普上臺前提高了15.4個百分點,為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預計現行的關稅政策將在短期內給普通美國家庭增加2800美元的成本。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邁克爾·斯特蘭(Michael Strain)表示:“這完全是瘋狂的。當我從降低對華關稅的興奮中走出來時,我看到的是關稅稅率達到了特朗普上任時的五倍,而我們似乎根本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
中方通報會談情況 資料圖
盡管特朗普堅持為關稅政策辯護,還暗示可能再次升級關稅,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很難想像特朗普會冒著美國市場下滑、增長放緩的風險重啟巨額對華關稅。
共和黨策略師道格·海耶(Doug Heye)認為,鑒于特朗普的支持率受到影響,他不太可能再次冒險,“我們第一次看到特朗普在經濟問題上退縮,這就是原因。它擊中了特朗普的核心——經濟和商業,這使得他很難維持這些關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上周,英美達成一項貿易協定;本周,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也達成一項聯合聲明。而作為率先與美國談判的國家之一,日本現在非常著急。
據《日經亞洲》5月14日報道,隨著英美、中美相繼在關稅議題上取得進展,日本越來越擔心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可能會耗時更久,這讓其占據談判先機的希望變得渺茫。
一名參與日美談判工作的日方消息人士表示:“中美、英美談判的進展比預期更快。中美(談判)目前可能是優先事項。”報道稱,日方擔憂,如果中國成為美國談判的優先考慮對象,東京方面可能會被擠出有限的談判日程。
此前,日本對于日美談判一直持樂觀態度,部分原因在于日美同盟關系。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在今年4月表示,他預計“日本將獲得優先考慮”。
不過如今,美方似乎預計,與日本的談判將曠日持久。“你必須花大量時間與日本、韓國打交道,這些協議不會很快達成。”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這樣說道。
“不同的國家處于不同的位置和情況,他們的談判時間表和協議內容自然會有所不同,”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在5月13日面對記者時堅稱:“美國認為我們極其重要。我的理解是,目前這一點沒有改變。”
5月1日,貝森特與赤澤亮正在美國舉行美日談判 共同社
《日經亞洲》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既參與了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也代表美方參加了與日本的談判。如果美國在眾多談判議程中優先考慮同中方對話,日本可能會發現很難爭取到專屬于本方的談判時間。
報道稱,在5月1日于華盛頓舉行的第二輪日美內閣級關稅談判中,雙方直至最后時刻仍在艱難敲定日程,赤澤亮正被迫延長了一天的訪美行程。盡管雙方最終商定于5月中旬啟動“密集的”內閣級談判,但多數事項仍懸而未決。考慮到美方代表的出行安排,談判很可能推遲至5月下旬甚至更晚。
與此同時,自上次會談以來,日美雙方工作層磋商持續進行。日本官員認為,有可能在今年6月七國集團(G7)峰會召開期間與美方舉行峰會,希望在那里達成一項總體協議。
目前,日本面臨的談判難度高于其他國家,因為日方不僅要重新與沒放協商所謂“對等關稅”,還要單獨處理汽車及相關產品25%的附加關稅,這些因素可能會使曠日持久的談判變得不可避免。
據日本共同社5月6日獨家報道,在日美談判期間,美方拒絕取消針對日本加征的24%“對等關稅”,也拒絕取消暫停期征收的10%所謂“基準稅率”。同時,美方無意與日本商討對汽車、鋼鐵等加征的關稅,僅限就下調“對等關稅”相關內容進行談判。
共同社稱,對于一直爭取美國全面取消對日關稅的日本來說,這一形勢極為嚴峻。美國對日本不予特殊照顧的態度十分明確,預計5月中旬起的集中談判將困難重重。
汽車制造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美國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不僅會對日本的汽車業造成影響,還可能會給其經濟帶來沖擊。
2024年,日本對美國出口汽車約137萬輛,占到其總出口量的三成以上。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24年美國乘用車進口額按國別劃分,日本是除墨西哥外美國的第二大汽車進口來源國。
據野村綜合研究所測算,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導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59%。5月1日,日本央行宣布,將2025年度GDP增長率預期從今年1月預估的1.1%下調0.6個百分點至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