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與意大利建交55周年、與歐盟建交50周年之際,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一行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并在國學館發表重要演講。此次來訪受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校長林尚立以及眾多師生代表的熱烈歡迎。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客座教授丹尼爾·喬萬尼同行訪問。
張東剛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中意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國人民大學始終致力于通過哲學社會科學促進中外文化互通與文明對話。多年來,學校與意大利高校的合作基礎堅實、成果顯著。未來,中國人民大學將進一步拓展與意方的高水平合作,建設研究平臺,深化青年交流,在傳承友誼的基礎上共同開創合作新局面。
林尚立指出,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的核心課題。面對全球性挑戰,應系統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提升理論與實踐的整合能力,推動全球向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在題為“新世紀秩序下的中歐關系”的演講中,普羅迪深入分析當前國際格局的演變與中歐合作的現實基礎。他強調,世界正處于深刻轉型期,中歐之間更需要構建坦誠、持續的對話機制,以應對全球性挑戰。
他指出,盡管世界面臨復雜局勢,但中歐雙方長期以來的互信與合作,已為雙方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雙方在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應共同堅持多邊主義,推動機制化對話,在開放與共贏中探索合作新路徑。
普羅迪回顧了自己任意大利總理期間訪問中國的經歷,并高度評價中國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的探索。他認為,中國堅持不依賴殖民、不訴諸戰爭的現代化進程,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寶貴參考。
在談及“一帶一路”倡議時,普羅迪表示,該倡議有效連接亞歐大陸,為多個歐洲國家帶來切實利益,是推動中歐關系不斷深化的重要驅動力。
演講結束后,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CDG研究團隊發布了《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挑戰與展望:從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到全面發展目標(CDGs)》的研究成果。普羅迪對中國在減貧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贊賞,認為中國方案可為全球發展中國家提供重要借鑒。
活動期間,普羅迪還與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翟東升、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應用經濟學院教授謝倫裕等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參與由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魏楚主持的圓桌討論。
在與在場學生互動環節中,普羅迪談到,盡管全球化面臨挑戰,但合作大勢不可逆。中歐在經濟、科技與綠色轉型等方面具有高度互補性,應把握機遇,推動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關系。
來訪期間,普羅迪一行還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與高校發展。
來源:意歐視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