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森三分命中率53.8%力壓多數同位置球員。
這個曾被質疑投籃差的216cm大個子交出驚喜答卷。林葳也在芝加哥特訓迎來NBA球隊試訓機會。
時間回到5月14日,兩人留美動態牽動球迷神經。
楊瀚森的體測數據首先引發熱議,靜態數據優勢明顯。裸高216cm排第二,臂展220cm卻僅列第九,手長手寬成亮點。動態測試里,3/4場地沖刺3.
38s,四點移動11.
79s,不算頂級卻優于預期。最讓人意外的是投籃測試,運球后投籃30中15,定點投籃25中14。
三分25中14,命中率53.8%,僅比同位置第一少0.2%。
這直接打臉此前“投籃能力差”的質疑,數據甚至優于部分后衛。另一邊,林葳從菲尼克斯轉戰芝加哥,開啟新的訓練階段。
雖然后衛位置競爭激烈,但NBA球隊仍愿意給他試訓機會。
這對00后小將來說,是挑戰更是證明自己的機遇。回到楊瀚森的體測,另一個質疑點“移動速度慢”也被打破。禁區橫移折返跑3.
01s,在長人中已屬不錯表現。原地起跳66.
04cm,助跑76.2cm,雖非頂級彈跳,卻足夠應對NBA強度。對比同位置球員,他的投籃和移動能力都處于中上游。
有球迷直言,這樣的表現讓首輪末選秀希望大增。
但也有聲音擔憂,體測數據好不等于實戰適應,對抗賽才是關鍵。畢竟NBA內線對抗強度遠超CBA,他的下肢力量能否支撐?林葳同樣面臨挑戰,后衛線人才濟濟,技術全面性是決勝點。
兩人的留美之路,折射出中國球員沖擊NBA的艱難與希望。近年來,周琦、張鎮麟等球員的嘗試,讓NBA對中國市場更關注。但真正靠實力站穩腳跟,仍需跨越重重關卡。
楊瀚森的體測逆襲,證明中國球員能在技術細節上精益求精。
林葳的試訓機會,說明努力會被看見,潛力值得挖掘。不過數據之外,比賽閱讀能力、團隊協作等軟實力同樣重要。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每一步都是突破,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肯定。
中國籃球需要這樣的新鮮血液,帶著質疑與期待勇敢前行。
接下來的對抗賽和試訓表現,將決定他們能否更進一步。球迷們不妨持續關注,見證年輕球員追逐夢想的每一刻。
畢竟在籃球舞臺上,永遠不缺天賦,缺的是敢于挑戰的勇氣。
楊瀚森和林葳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充滿未知與可能。讓我們保持期待,看他們能否在NBA舞臺寫下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