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在轉入戰略反攻的大背景下,東北民主聯軍決定以12個獨立師(旅)的部隊,編出7、8、9、10四個縱隊。一天,101和羅榮桓代表聯軍司令部,召見時任6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的梁興初,準備給他加加擔子。
這個加擔子,倒不是給梁興初升官加職,而是準備將其調入新組建的10縱,增強10縱的領導力量和指揮力量。按理說,組織上有命令,梁興初應當不打折扣地堅決執行,不講任何條件。
可如果不是這樣的調任,對梁興初不太公平,聯軍兩位最高軍政首長,也不會一塊接見他談話。
一見面寒暄過后,羅榮桓就直入主題,告訴梁興初組建10縱的兩個師,都有抗戰359旅、紅軍湘贛獨立師的底子,組織想叫你去當副司令,把10縱打造成一支打得了硬仗、惡仗的一流部隊。
梁興初的回答很干脆,大膽表達自己想法:“都說寧做雞口,不做牛后。要讓我去10縱,就給我當司令,不然給我降職也行,我回1縱當師長去。”
梁興初的反應沒有出乎101和羅榮桓的意料,合乎情理。梁興初是個擅打硬仗、惡仗的猛將,這在抗戰時期的山東根據地就有印證。解放初期,他作為山東解放軍1師師長,帶領部隊北上東北。不久,擔任東北民主聯軍1縱副司令兼1師師長。
9個月后,梁興初調任6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不是每一個縱隊副司令,都兼著下面一個師的師長,梁興初兼領著主要是他個人的要求,想直接指揮一支部隊在前線作戰。
3個月后,上級又要梁興初到新組建的縱隊做副司令。就算是他有“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的思想覺悟,也難免有情緒,不帶這樣折騰人的。
“寧做雞頭,不為牛尾”,既有點氣話,也是心里話:老讓自己做副職算什么,怎么不給自己當個正的,不行給我降職回老部隊做師長算了。
面對梁興初吐露出的不滿,兩位上級都沒有開口,101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走了。梁興初也不含糊,敬了兩個軍禮,就離開找參謀長劉亞樓借錢逛商場,沒再糾結這事。
梁興初走后,老首長羅榮桓當著101的面,說起梁“不聽命令”,兩次做縱隊副司令,就喜歡兼領下面的師長。這看似批評、表露不滿,實際上是向著梁興初說好話,告訴不太熟悉梁興初的101,梁性格就是這樣,但是員不怕苦、不怕累的虎將。
101聽著聽著,突然往桌上輕輕一拍,說:“好鋼還是要用在刀刃上。”羅榮桓聽后笑了,梁興初做“雞頭”的事成了。
任命下來,梁興初過目縱隊領導名單,頓時有些傻眼。挑起10縱的擔子,把它帶成一流部隊,梁興初還是頗有信心的,雖說這支部隊是有八路軍359旅的老底子——也就是說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其進入東北后的表現不是很好。
359旅進入東北后不久,就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下轄7個團,是我軍在東北名副其實的最大一個旅。梁興初清楚記得,359旅在火石嶺子挨過一頓狠批,101毫不留情地將其降級為獨立師,并說:“打不好仗就降級,這哪像個主力部隊。”
這算個難題,但不至于讓梁興初苦惱,更大的難題是10縱下面3個師的師首長,不少是老資格。他這時候才明白,原來上級首長沒有把自己提為縱隊司令,竟然有這樣的考慮。
論資排輩是難以避免的事,選賢任能要有不小的魄力——因為賢、能是較為主觀的東西。所以說,把梁興初放到10縱司令的位置上,101冒了一定的風險。
例如,29師代理師長劉轉連,紅軍時期是“模范師長”,抗戰時期是359團團長;28師政委晏福生,紅軍時期是師政委,抗戰時期是團政委;30師師長方強,長征中是軍、師級干部,抗戰時期是385旅政治部主任。他們其他方面的革命履歷更是不一般,方強25年參加革命,26年入團,27年入黨;晏福生曾任安源煤礦工人糾察隊隊長,26年入黨,28年參加醴陵暴動。
以上提到的三人,建國后均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梁興初也是開國中將。他們長期是軍、師、團級干部時,梁興初只是營連干部,直到抗戰后期才堪堪追上。
對于他們而言,30年參加紅軍的梁興初,就像是新兵蛋子,屬于后起之秀。
無論梁興初多慮也好,還是我們的革命干部思想覺悟高,總之在戰爭年代,能帶領部隊打勝仗的就是合格、能服眾的好領導。戰爭的鮮血證明,梁興初是一位合格的、能服眾的好領導。他在10縱任司令期間,上上下下的指戰員沒有不敬佩他的。
可以說,沒有梁興初,就沒有在遼沈戰役,揚名黑山、大虎山的東野10縱,更沒有后來的47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