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12日文章,原題:她曾跨越印巴邊境結婚,她的孩子們不會了 2014年,印度公民阿芙辛·賈漢吉爾女士與巴基斯坦男子結婚時,她延續了家族長期以來的跨境聯姻傳統。
這位今年32歲的女性來自賈漢吉爾家族,該族群居于印巴交界處。阿芙辛結婚當天,她的兄長也迎娶了一位巴基斯坦女性。此前還有3位姑姑和一位叔叔與巴基斯坦西拉瓦提家族聯姻。
對賈漢吉爾家族而言,這些聯姻是鞏固與巴基斯坦親屬聯系的紐帶。但這一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歷經兩國關系起伏的傳統,可能在阿芙辛這一代終結。5月6日,她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通過電話告訴我,阿芙辛不想讓現年7歲和9歲的兒女像她一樣跨境結婚,因為如今持續不斷的雙邊緊張局勢導致家庭分離,她不希望孩子們遭受這樣的對待。
近年來這兩個南亞鄰國間的往來變得愈發困難,親人團聚困難重重。賈漢吉爾家族曾經依賴的鐵路服務自2019年起持續停運,迫使阿芙辛每次回印度探望父母時,都必須繞道拉合爾,再從旁遮普邦的阿塔里口岸入境印度。原本700余公里的旅程變成了近2000公里。
印巴跨國婚姻長期以來是兩國民間聯系的基石。但隨著雙邊關系緊張和跨境通行困難加劇,越來越少人愿意跨國聯姻,進一步減少了印巴民眾的接觸。未來二三十年間,隨著絕大多數經歷過分治前印度的人們相繼離世,這道鴻溝還將擴大——這兩個南亞鄰國將更難深刻理解彼此的血脈聯系。
事實上,早在4月22日前,印巴間航班、巴士和鐵路服務已停運5年多,跨境通行早已受阻。兩國公民直接往來的常見方式是步行穿越邊境。如今徒步路線也已關閉。簽證服務同樣無限期暫停。
但情況并非全然黯淡,呼吁理性的聲音正在增強。美巴雙重國籍學者比娜·薩爾瓦爾創立的網絡平臺稱,簽署其創始和平章程的組織已從2021年成立時的10個增至107個。該章程呼吁在南亞建立軟邊界,實現貿易和旅行自由。比娜說,熱愛和平的普通民眾能做的是體察彼此傷痛,而非加入罵戰加劇問題。“要有同理心,認識到對方也在受傷。”
改善關系基調還需要互利合作。曾駐巴基斯坦的印度獨立記者尼魯帕瑪·蘇布拉馬尼安提出以貿易為核心的中間路線,并稱其為“潛在的關系正常化巨大推動力”。阿芙辛希望可以輕松跨境,人們能自由貿易,和平生活。(作者德巴爾希·達斯古普塔,林悅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