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屬印度民族獨立的歷史大潮再也無法阻擋時,英國殖民者順水推舟以“蒙巴頓”方案分而治之,讓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建立國家。然而,有一個地區的歸屬問題卻懸而未決,自此成為印巴反復拉扯、爭奪的恩怨修羅場,它就是——克什米爾地區。
1947年獨立建國時,巴基斯坦定都印度洋上的港口城市卡拉奇。然而,短短12年后,巴基斯坦就將首都臨時遷至拉瓦爾品第,并且營建更靠近印巴邊境前線的伊斯蘭堡,于1967年正式定都于此,頗有“天子守國門”的意味。在三次印巴戰爭之后,如今的克什米爾被一分為二,停火實控線外印巴兩軍劍拔弩張地對峙著。
克什米爾地區總體上貧窮又落后,究竟有什么可搶的呢?其一,克什米爾地區海拔高,誰控制了它,誰就擁有了地理優勢。其二,克什米爾地區為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四國相接之地,是南亞的咽喉要沖。其三,許多河流自青藏高原流經這里,包括被譽為巴基斯坦“母親河”的印度河。
近幾十年來,印度連續不斷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多條河流上游,修建水電站。在本輪的印巴沖突當中,印度悍然違背兩國簽署的水資源分配利用協定,竟將水電站視作“水龍頭”,拉閘截流中斷向下游巴基斯坦地區供水!
一時之間,下游的巴基斯坦地區人心惶惶,不但農業灌溉大受影響,就連人畜飲水也成為了棘手難題。面對印度這個“水霸”的肆意欺凌,巴基斯坦除了軍事報復,難道就沒有其他應對之策了嗎?
這塊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600萬人口繁衍生息,全都仰仗農業和畜牧業,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印巴兩國每年耗費巨額軍費守住這塊土地,可土地帶來的回報收益卻聊勝于無,這便是克什米爾地區的現狀。窮則思變,當中國親自下場,為巴基斯坦帶來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項目時,克什米爾的死結立刻就有了破題之法!
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程度欠佳,本質上還是個農業國,工業能力孱弱。僅僅以電力舉例,最夸張的時候,就連其首都伊斯蘭堡一個月都能停電30多次。
要想改變貧窮落后的現狀,就要發展壯大工業,從根兒上重塑巴基斯坦的經濟。搞工業自然離不開穩定的電力供應,于是在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春風送暖之下,過去的十年之間,中國人為巴基斯坦帶來了7座火電站、5座新能源電站、2座水力發電站,極大緩解了用電焦慮。
人口紅利巴基斯坦有的是,發展工業吸納就業,擴大中巴經貿往來,克什米爾等地的經濟就不必過度依賴農牧業,終將告別“靠天吃飯”的日子。如此一來,印度在上游拉閘限水限電的“大殺招”,便在中巴經濟走廊的“大陽謀”面前神氣不起來了。
有錢大家賺,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排斥其他國家的參與。貧窮落后與戰亂不斷,不應當是克什米爾地區的常態,也不應該成為印巴關系的主旋律。如何排去英國殖民者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雷”?印度無謀,巴基斯坦少智,且看中國手把手教你倆破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