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唐山市豐南區(qū)大新莊鎮(zhèn)薄港村裴永無公害食品園區(qū)負責人孫裴永在大棚里查看“手掰西瓜”長勢。 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攝
夏天剛露了個頭,唐山市豐南區(qū)大新莊鎮(zhèn)薄港村的當季西瓜就搶先一步上市了。
5月13日,記者來到薄港村裴永無公害食品園區(qū),見到了這茬“與季節(jié)賽跑”的西瓜。
“熟得早不如長得好,咱這西瓜不僅能打‘時間差’,而且甘甜透香。”園區(qū)負責人孫裴永一邊說著,一邊引領(lǐng)記者走進他的“西瓜世界”。
這是一個種植大棚,棚內(nèi)一排排綠色藤蔓攀升至頂,每根瓜藤上都吊著一個拳頭大小的迷你西瓜,陽光照射下,宛如翡翠工藝品。
孫裴永順手摘下一個遞給記者說:“這瓜是從北京引進的新品種,俗稱‘手掰西瓜’。”
記者小心翼翼接過西瓜,果然,這瓜非同一般。輕輕一拍就“咧開嘴”,比蘋果皮厚不了多少的瓜皮一剝即落,露出誘人的紅瓤,咬一口,甜甜的汁水順著嘴角流下。
“真甜!培育這么好吃的西瓜有什么秘方?”記者忍不住討教。
“瞧,咱這西瓜吊著長,所以品質(zhì)‘吊打’普通西瓜。”孫裴永詼諧地向記者科普,與傳統(tǒng)趴地種植比,吊蔓種植更加通風透光,利于西瓜生長。“一開春種上,差不多60天便能成熟,4月底就陸續(xù)上市了。”孫裴永說。
記者發(fā)現(xiàn),瓜棚里每根瓜蔓上都有個黃色標簽,上面標記著日期。“這是授粉的時間,據(jù)此能推斷出成熟時間。”孫裴永介紹,細節(jié)管理到位,挑西瓜就不再像“開盲盒”。
“一藤一瓜”精細化管理,源于實踐摸索,也得益于專家指導。
“給瓜地澆水就是一門學問,水澆晚了、澆多了,都會影響口感,而種植之初總是拿捏不好分寸。”孫裴永說,唐山市農(nóng)科院專家給出了建議,西瓜成熟前半個月就停止?jié)菜@樣種出來的西瓜個個保甜。
說話間,大棚里新一茬成熟的西瓜被摘下藤蔓,個頭均勻,打包成箱后將發(fā)往周邊縣區(qū)以及天津、承德等地。
“孫老板,我預(yù)定10個瓜,給親戚朋友嘗嘗鮮。”“孫哥,明天我?guī)笥堰^來采摘。”……采訪中,孫裴永電話響個不停。
去年,孫裴永的4畝地共收獲3000余公斤“手掰西瓜”,畝均產(chǎn)值超1.5萬元,與普通種植方法相比,畝均收益提升近5000元。“今年行情好,收益肯定超過去年。”看著源源不斷的訂單,孫裴永甜蜜地笑了。(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