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杏子黃,碩果壓枝正飄香。眼下,位于楊家莊鎮高家莊村的大棚杏已進入成熟季,金黃圓潤的杏果綴滿枝頭,果香四溢,吸引周邊群眾前來觀賞采摘,體驗鄉村旅游“杏”福采摘的樂趣。
走進楊家莊鎮高家莊村劉大爺的甜杏種植大棚,只見棚內綠意盎然、碩果累累,金黃的杏子掛滿枝頭,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散發著陣陣香甜氣息,漫步杏樹底,顆顆“杏”福果讓人垂涎欲滴,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果農臉上。
【接電話同期音:喂,您好,我想問一下這是楊家莊鎮高家莊村的大棚杏嗎?嗯,對。這怎么走呀?走楊家莊走磁盆溝就上來了。想問一下你們這里有什么品種?有金太陽、凱特。我們進去能不能采摘?能。好的,我們一會兒就過去啦!】劉大爺培育的杏兒因個大飽滿、汁多味甜、上市早、價格好等原因,深受市場歡迎,采摘、農業訂購訂單也是源源不斷。
大棚杏備受歡迎得益于果農的辛勤勞作和一貫以來的高品質。據了解,劉大爺家的大棚杏主要有“金太陽”和“凱特”兩個品種,果色靚麗、細嫩多汁、酸甜爽口、杏香濃郁。杏子在栽培過程中采用無公害、蜜蜂授粉等綠色生態技術,確保其天然健康的品質和口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我們采訪的過程中,劉大爺的手機不斷響起,幾乎都是預訂信息,他家的大棚杏根本不愁銷路。
種植戶 劉會溫
2004年栽樹,2005年開始扣棚,2006年銷售,一直賣到現在20年了。技術一開始有農大指導,最后我學會了修剪、施肥、澆水,樹的管理都是我一手辦,主要是修剪,修剪好最要緊。現在買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三個大棚,今年產八千斤杏,平均每年均下來最少六七萬。
好杏“知時節”,美味要趁早。隨著杏子陸續成熟,采摘園內熱鬧非凡。許多市民慕名而來,提著籃子穿梭杏林采摘、品嘗,體驗一回當“果農”的快樂,感受鄉野田園的自然之趣。劉大爺和家人忙著采摘、打包、裝箱、搬運……干勁十足,一幅豐收喜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市民
從孝義過來的,聽朋友們說這里的杏好,這是楊家莊鎮高家莊村,的確挺好,我品嘗了兩個,這杏又甜又酸,甜不是太甜,酸不是太酸,正好,口感好,真的是太好吃了,不軟不硬正好。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高家莊村的杏樹種植歷史悠久,村兩委立足資源優勢,引導農戶發展設施農業,嘗試種植大棚杏。大棚杏每年2月中下旬開花,4月中旬開始上市,從田間管理、采摘到裝箱,大棚杏產業有效解決周邊群眾就業問題。望著滿目的好“豐”景,村民劉大爺笑得合不攏嘴。小小杏子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不僅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還映紅了他們的“杏”福路。
種植戶 劉會溫
各方面有困難就有村委支持,幫忙銷售,村里要忙了就有年輕人幫忙,比如說扣棚的時候用的人多,上肥的時候,就過來幫忙了。不管做什么都要品牌化、規模化、科學化,下一步,擴大規模幫助咱們周邊群眾早點致富。
“杏”福故事,是楊家莊鎮高家莊村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高家莊村依托農業特色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引導群眾種植特色農產品,多途徑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真正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楊家莊鎮高家莊村 到村工作大學生 馬國勝
近幾年來,我們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探索發展大棚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作用,邀請相關專家加大對農戶的培訓,采用科學化種植來提高產量,同時運用線上、朋友圈等新興銷售形式,為大棚杏產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拓寬銷售渠道,建立“特色農業+采摘體驗”的發展模式,激發鄉村旅游經濟的活力,提高附加值和經濟效益,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走上“杏”福路。
記者:吳丹 李曉晶
來源:汾陽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