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黎志飛 □劉航
責 編|張晶
正文共2583個字,預計閱讀需7分鐘▼
“感謝雙流區檢察院,感謝‘敏姐工作室’,是你們讓我的孫女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封感謝信從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寄到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檢察院。如今,這封感謝信貼在“敏姐工作室”的榮譽墻上。
信中,一位年邁的奶奶講述了一段跨越500多公里的司法救助故事。她的孫女小茜(化名)因多次遭受親屬猥褻陷入心理陰霾,是“敏姐工作室”的檢察官長途驅車上門救助,不僅送去了司法救助金,更聯系心理咨詢師幫助孩子走出陰影。這封信的背后,是“敏姐”——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周敏帶領團隊踐行為民初心的縮影,也是雙流檢察用溫情與專業為困難群眾撐起“遮雨傘”的生動寫照。
2024年1月,為持續深化“檢護民生”專項行動,加大司法過程中對困難婦女兒童的救助幫扶力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雙流區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成立“敏姐工作室”。工作室以周敏為“領頭雁”,配置2名女檢察干警,通過司法救助、心理干預、多元聯動等路徑,切實實現“小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轄區”的基層治理目標,讓法治溫度如陌上花開般浸潤心田。
司法救助護民生
“辦好每一個司法救助、幫助好每一位困難群眾,就是為群眾辦實事的最好體現?!边@是周敏常掛在嘴邊的話。12歲的小茜因長期遭受親屬猥褻,出現嚴重抑郁傾向,長期失眠,心情低落,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其家庭年收入不足2萬元,無力承擔心理治療費用。周敏在審查案件時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情況,當即啟動“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僅用1周時間便完成司法救助發放??紤]到地理位置、年齡等因素,她帶隊驅車500公里上門救助,將救助金送到小茜奶奶手中,并協調心理咨詢師持續跟進疏導。“孩子現在能笑著上學了,多虧了你們?!毙≤缒棠踢煅实脑捳Z,道出了司法救助的溫度。
這樣的案例并非孤例。在回應群眾急難愁盼過程中,擁有30多年檢察工作經驗的周敏帶領“敏姐工作室”成員,創新性地將“三聯”調處機制融入司法救助中,即主動聯系政府職能部門、主動聯系企事業單位、主動聯系村(居)委會,從而形成有效合力,確保切實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
在雙流某工地打工的李先生在工作時被同事打傷,由于肇事者無力賠償醫療費,李先生傷還未治好就被迫出院。了解案情后,工作室向李先生發放三萬元司法救助金。在跟蹤回訪的過程中,“敏姐工作室”了解到李先生又找了一份看守自行車棚的工作,然而自行車棚的經營者擔心李先生疾病未愈,身體不夠強壯,有辭退李先生的念頭。
“李先生是一位十分老實可靠的人。”周敏表示,在此之前,李先生在收到肇事方的6000元賠付款后,曾主動打電話到工作室詢問是否需要將司法救助金退回,從而幫助更有需要的人?!袄钕壬硖幒诎?,仍心懷他人。這是社會的溫情,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司法為民、服務群眾的信念?!敝苊舾锌馈S谑牵诖_認過李先生的身體狀況后,周敏主動聯系自行車棚的經營者,耐心解釋,成功幫助李先生保住了這份工作。
記者了解到,“敏姐工作室”成立兩年多來,已為70余名困難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逾100余萬元,其中婦女兒童占比超60%。周敏說:“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因為對受助者而言,這可能是改變命運的最后一道光。”
心理疏導暖民心
“法律能懲治犯罪,但心靈的傷口需要更細膩的縫合?!泵鎸υ馐芗冶⑿郧值膵D女兒童,周敏深知心理干預的重要性。婦女黃某因長期遭受家暴,無奈求助。“敏姐工作室”不僅聯合律師為其申請人身保護令,還邀請心理咨詢師每周為其疏導?!暗谝淮我娒鏁r,她縮在墻角發抖;3個月后,她主動提出要學技能謀生?!毙睦碜稍儙熽惱蠋熁貞浀?。如今,黃某在區婦聯幫助下成為社區手工課教員,重拾生活信心。
未成年人的心理重建更需慎之又慎。17歲的小林(化名)因父親重病、母親車禍離世瀕臨輟學。“敏姐工作室”為其申請3萬元救助金后,發現他因長期壓抑出現自閉傾向。工作室立即啟動“司法救助+心理幫扶”機制,安排心理咨詢師通過沙盤游戲、繪畫治療等方式引導其宣泄情緒。半年后,小林順利進入大學讀書,在回訪信中寫道:“敏姐,您像一束光,讓我相信未來還有路可走?!?/p>
為強化專業支撐,周敏不僅帶領工作室成員加強對心理學的學習,還創新引入“1+3+N”心理服務模式,即由1名常駐心理咨詢師、3名檢察干警、N個高校心理學專家團隊線上線下聯動。“雙流區高校資源眾多,下一步我們將加強院校聯動,把高校的心理學資源融入司法心理幫扶中。”周敏介紹。
“敏姐工作室”成立以來,已為30余名信訪群眾提供心理疏導,對14名婦女、10名未成年人開展長期跟蹤幫扶。周敏告訴記者:“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救急’,更是‘療心’。”
多元聯動系民情
“對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單靠檢察機關的力量遠遠不夠,必須凝聚全社會共識?!薄懊艚愎ぷ魇摇鄙钪O此理。
離異婦女張某因前夫拒付撫養費陷入貧困,但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懊艚愎ぷ魇摇辈⑽春唵未饛汀盁o法辦理”,而是聯動區婦聯、民政局召開協調會,最終通過“民間救助+公益崗位”組合拳,為張某爭取到臨時補助和社區保潔工作。“沒想到檢察院還能通過這種方式幫我。”張某的感慨,折射出工作室“跨界破局”的智慧。
這種聯動機制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尤為凸顯。2024年,“敏姐工作室”和雙流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共同聯合區教育局開展“法治進校園”專項行動,組織模擬法庭、心理講座等活動,覆蓋師生2000余人?!懊艚愎ぷ魇摇边€考慮到部分群眾法律專業知識欠缺,主動為困難群眾提供代寫文書、訴訟指導,為涉案民企、涉訪群眾提供答疑解惑、析法明理、法律咨詢等服務。
“我們不僅是司法救助站,更是連接社會資源的民生樞紐站?!边@是“敏姐工作室”的定位。如今,“敏姐工作室”正與民政、教育、婦聯等多個相關部門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努力形成“司法救助牽頭、社會力量補充、長效跟蹤兜底”的全鏈條幫扶模式,把“楓橋經驗”變成“雙流實踐”。
從3人小團隊到全區聯動的“民生服務品牌”,“敏姐工作室”的成長軌跡,恰是新時代檢察為民的一道好“楓”景。
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周敏和她的團隊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專業紓解民困,用溫情融化心結。他們的故事印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司法的力量,不僅在于懲惡揚善的雷霆萬鈞,更在于守護弱者的春風化雨。正如那封感謝信所寫:“你們讓法律有了溫度,讓絕望者看見了光?!边@束光,正是“敏姐工作室”不忘的初心,也是法治溫暖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