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鄉擺撈村是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回族苗族群眾較為集中的一個村落,每年,當地都沿襲著苗族傳統節日“四月八”的民族習俗。今年,苗族同胞一年一度迎春踏青的盛大節日又一次熱鬧開始了,十里八村的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與附近鄉鄰、游客聚集在一起,以苗家傳統方式祈禱世代平安幸福,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這一天,對于苗家人來說,不僅是一場節日的狂歡,更是一次民族文化傳承的莊嚴儀式。
苗族歌舞。
農歷四月八日當天,陳婷婷和婆婆潘德芬早早起床,潘德芬走到衣柜前,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件珍藏多年的苗族盛裝。這套服飾由婆婆親手縫制,婆婆為陳婷婷輕輕地套在身上,又戴上了銀質的項圈、手鐲和頭飾。換上盛裝的婆媳倆并肩走進廚房,熟練地準備著制作五色糯米飯的食材。
浸泡糯米是制作五色糯米飯的關鍵環節。用山間采集的天然染料,不同可食用植物的樹葉浸泡染米,蒸煮出顏色多樣的糯米飯,這是“四月八”必不可少的美食,寓意著祥和、美好和安康。五色糯米飯,不僅是四月八餐桌上的主角,更是苗族文化的鮮活載體。在苗家人的精心制作中,一顆顆糯米凝聚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也承載著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這份獨特的節日美味,在四月八這天,將苗家人的心緊緊相連,也讓苗族文化的魅力綻放在更多人心中。
苗族同胞制作五色糯米飯現場。
“每年能和婆婆媽準備‘四月八’的美食,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五彩糯米飯,每一種顏色都有它的寓意,都是我們苗族文化的象征。我會把這些制作方法教給我的孩子,讓她以后也能做給她的孩子吃,把這份傳統延續,讓苗族文化永遠傳承下去。”十字鄉擺撈村村民陳婷婷說。
吃過早飯,陳婷婷一家和村民們身著盛裝來到了活動現場。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盛裝打扮的苗族同胞早早守候在寨門口,擺起攔門酒。客人到來時,熱情好客的苗家婦女手持牛角杯,唱起歡快的攔門酒歌,為客人遞上香甜的米酒。這一杯杯攔門酒,不僅是苗家的待客之道,更是傳遞著苗族人民的淳樸與熱情,讓每一位到來的客人都瞬間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氛圍之中。
苗族同胞打糍粑現場。
上午十點,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輪番上演。苗族歌舞表演精彩紛呈,姑娘們身著精美的苗繡服飾,裙擺飛揚,舞步輕盈;小朋友們身姿矯健,蘆笙被吹奏得激昂有力。悠揚的歌聲、歡快的舞蹈,展現出苗族文化的獨特韻味。四月八,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苗族人民情感的寄托、文化的傳承。擺撈村的苗族同胞在這個節日里,用歡笑、用美食、用歌舞,詮釋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也向世人展示著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接下來,當地還將繼續挖掘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讓苗族的傳統節日成為改善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的文化瑰寶。(圖/文 江群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