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馬鈴薯種植的關鍵時期,受連續高溫高濕天氣影響,馬鈴薯晚疫病進入暴發高峰期。為有效防控病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科技服務周期間,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科技服務中心聯合省級科技特派團開展無人機“飛防”試驗作業,通過精準施藥為300余畝馬鈴薯構筑“空中防線”。
飛防團隊在馬鈴薯基地進行技術探索 。
5月9日,筆者來到馬鈴薯科技試驗地里,技術人員們根據田間病害監測數據,正忙著配比藥劑和調試飛行參數,針對不同區塊的馬鈴薯長勢,設定了不同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
“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我們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融合建立的一個馬鈴薯示范基地。今天我們邀請無人機植保團隊,進行馬鈴薯防病飛防試驗示范。因為馬鈴薯飛防這塊兒在平壩目前沒有做過相關的工作,對于用藥包括像飛行的技術參數,我們都是沒有的,但是為了引領馬鈴薯飛防工作的開展,我們就邀請飛防團隊來進行技術探索。包括從飛行高度、用藥搭配以及飛行速度、流速等相關技術都進行了一些優化和探索。”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鄧碌軍說。
技術人員們根據田間病害監測數據。
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低空穿梭,其獨特的旋翼氣流與高霧化噴灑功能,確保藥劑均勻覆蓋作物葉面及背面,實現立體式防控。相較于傳統人工方式,無人機防治效率提升數十倍,不僅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以精準高效的作業模式有效遏制病害蔓延,這一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為馬鈴薯穩產增收提供了保障,也為平壩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希望下一步在其他馬鈴薯基地的應用上,直接采用我們的防治方案就可以了,減輕、減少其他實驗示范基地進行技術摸索的過程。”鄧碌軍說。
無人機在田間低空穿梭。
本次馬鈴薯科技試驗地共種植13個品種,通過試驗為篩選適宜品種、優化種植結構提供依據。從試驗田到示范田,智慧農業模式在加速復制,為平壩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了創新范本,實現科技特派員+智慧農業模式落地生根,進一步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科技動力。(圖/文 張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