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依風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汽修廠布局新能源就是布局新未來。”
五年前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挺遙遠的,燃油車的業務都沒做通透,還想著布局新能源,步子未免跨的有點大。
但是五年后的今天,幾乎所有汽修同行都認同這個觀點。
筆者還發現了一個現象,不少汽修店老板,甚至自費購買新能源車研究技術,就是為了新能源維保做準備。
所以,不管未來新能源車能否完全替代燃油車,抑或二者并存,我們都需要關注、研究并參與到新能源車的售后維保業務當中來。
一、一臺比亞迪唐(參數丨圖片),讓修理廠老板決定自購新能源車研究技術
“為了開展新能源車業務,自費買了兩臺二手新能源車,這件事過去快一年了,現在想想都覺得沖動,但是值了。”
同年入行同年創業的好友劉老板,對到他店求教新能源車維護業務的筆者坦誠地分享。
去年5月份的時候,劉老板通過高德黑卡接到一單爆胎救援的業務。
車主是一位比亞迪唐純電忠粉,見面第一句話就問劉老板修過新能源車嗎?換過新能源輪胎嗎?有沒有低壓電工證?
一連串問題把劉老板問地有些生氣,但是礙于線上訂單還想要個好評,劉老板就耐著性子給客戶解釋和拆卸輪胎。
因為沒有備胎,劉老板需要來回跑兩趟,光救援費就收了300塊,加上更換原配新能源輪胎,一次救援就賺了好幾百。
在安裝新輪胎的時候,劉老板和車主聊天,詢問車主保養是不是都在4S店,外面社會修理廠從來不去。
誰知車主很坦然地告訴劉老板,自己除了首保在4S店,車子現在跑了6萬多公里,除了三電系統檢修,從來沒有去過4S店。
每次保養除了剎車油、冷卻液和電驅油用的是車廠專用油液,其他的所有項目都在外面門店進行,但是選擇外面門店的前提是必須要有新能源維護授權或者資質。
劉老板問這個授權和資質好不好辦理,車主很慷慨地給劉老板拉入了一個比亞迪車友群,劉老板也是抱著極大興趣在群里潛水了兩周。
為了和車友們打成一片,劉老板不惜拿出自己換車的私房錢買了一臺二手比亞迪海豚,天天在群里聊車況,接連幾個月下來,劉老板說自己終于搞清楚了門道。
劉老板剛開始想著接點新能源常規維護業務,畢竟涉及專項維修的投入成本很高。
但是搞技術的老板,最大的優點就是為了技術可以不計成本投入,在和三方新能源維修機構建立關系以后,劉老板就張羅著購買設備和建立工位,結果預算下來要好幾十萬。
再三考慮以后,劉老板決定借三方機構的資質做授權店,自己承接新能源常規維護業務,涉及專項維修直接轉包三方機構。
就是這樣一個決定,劉老板在自己的朋友圈和車主群持續霸屏門店開展新能源車維護業務,從一個海豚車主圈混跡到整個比亞迪新能源車系圈。
現在劉老板也是車廠認證的專業維護人員,持證上崗。
半年不到,劉老板又買了一臺二手北汽新能源,只為接下來潛心研究三電維修技術,他的目標是必須搶吃這波國產新能源車的售后紅利。
“鄭州新能源車太多了,雖然高端品牌目前還夠不到,但是你的門店也要抓緊開展這項業務了”,劉老板非常自信地建議筆者。
雖然他承接的業務客單價都不高,但是架不住打開了一個新能源車進店的入口,除了三電維修,任何新能源車輛需求都可以開展。
現如今,劉老板一個月有2/3的業務都是涉及新能源車的,燃油車業務還在做,但是客戶和利潤遠沒有新能源多。
當周邊同行都在空蕩蕩、冷清清望秋風的時候,劉老板每次打電話吃飯都說要加班,著實讓人羨慕。
二、燃油車維修業務的汽修店,兩級分化已成定局
回到自己的店里以后,筆者做了深度思考又征求了店里全員的意見,下定決心也要開展新能源業務。
因為燃油車的維修業務兩級分化已成定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保住存量客戶和業務,提前做未來客戶和業務的增量。
之所以說燃油車維修業務兩極分化,也是因為新能源車快速崛起,傳統燃油車市場正在逐步萎縮,但是燃油車保有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這樣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出現頭部企業加速擴張,小型門店艱難求生,行業兩極分化愈發明顯,而我們就是那競爭中的一部分,不上不下最為煎熬。
首先,燃油車維修需求仍在,但是利潤空間被擠壓。
這主要體現在新車銷量下滑:燃油車市場份額被新能源車蠶食,新增維修需求減少;燃油車車齡結構變化:老齡化燃油車越來越多,低端車維修利潤低,高端車維修門檻高;配件供應開始減少:部分老舊車型配件供應減少,維修成本上升。
這樣的大環境下,燃油車維修業務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而是進入強者恒強,弱者淘汰的洗牌階段,今年生意好,明年可能就交不起房租了。
其次,頭部連鎖與路邊店的生存差距越來越大。
以品牌連鎖為例,品牌化、數字化、標準化、高利潤化是他們的優勢。
多年前就有同行預言,未來汽后市場一定是連鎖主導的時代,因為他們常規產品的賣價遠低于個體門店的進貨價,同時憑借標準化服務和透明化的價格以及線上流量,不斷搶占中高端市場。
他們還通過數字化和體系化管理提升門店經營效率,降低人工依賴;除基礎保養以外,還不斷通過高附加值業務提高客單價。
和他們比起來,個體小型獨立汽修門店則是壓力重重,競爭毫無優勢可言——成本高、客戶少、轉型難,門店經營全靠老板經驗獨自支撐。
這樣的門店以后客戶會流失非常嚴重,車主更傾向于選擇有品牌背書的連鎖店,路邊小店信任度不斷下降。
同時,這樣的門店因為缺乏資金更新設備,難以應對新款發動機新技術維修需求;低價競爭導致利潤率低,部分門店僅靠“熟客經濟”勉強維持。
最后,我們從業十幾年了,也明白燃油車維修市場的兩極分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燃油車維修不會消失,但必須進化。
依賴傳統模式的小店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對于我們從業者來說,能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維護業務存量,要么轉型高端化,專業化布局新能源,要么被市場淘汰,或者就是堅持多掙扎幾年。
三、布局新能源先從輪胎和底盤件入手
第一次親自動手施工新能源車還是在22年疫情的時候,親戚的比亞迪鑰因為長時間停放打不開后備箱無法搭電,大半夜給4S店的朋友打電話請教搭電方法。
若是燃油車,閉著眼都敢搭電,就是這個純電動因為沒有搞過內心忐忑小心翼翼,很多沒有接觸過或者開展新能源業務的門店基本上都是這樣,因為陌生而恐懼但又因為想做業務而躍躍欲試。
所以,汽修門店布局新能源業務可以先從輪胎和底盤件入手。
這倆月,身邊有幾位同行都在選址開新店,主要業務就是底盤整備加輪胎更換。
一方面是因為老店業務量增加需要擴大經營規模,聚焦專項做大做強。
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燃油車老齡化,底盤件和輪胎成為繼換油需求之后的又一個剛需項目,同時對于新能源業務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引流入口。
筆者認為,新能源車開展輪胎和底盤件業務技術門檻低,無需傳統汽修門店大規模轉型。
首先,通用性強。
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的輪胎、底盤件(如懸架、剎車系統、轉向部件)結構相似,維修技術、工具和相關供應鏈可以直接復用,無需額外投入或培訓。
雖然新能源車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涉及高壓電,需要專業資質和防護措施,但是輪胎/底盤維修則是不接觸高壓部件,安全風險低。
其次,新能源車特性所帶來的剛需項目,就是輪胎和底盤件。
新能源車因電池組重量大(比燃油車重20%-30%),輪胎承壓更高,磨損加速;瞬時扭矩大(電機響應快)導致輪胎抓地力需求高,更換頻率增加。
再加上新能源車身重量分布不同(電池集中底部),懸架、軸承等部件負荷更大,易出現早期磨損,部分新能源車為降低風阻更是采用低扁平比的輪胎,更易受到路面沖擊損傷。
第三,高頻消費與車主引流入口。
車主都知道輪胎屬于定期檢查和更換的易損件(新能源車平均2-3萬公里就需要更換,短于燃油車),高更換頻率能夠給門店帶來穩定的客流。
同時,門店通過輪胎/底盤服務接觸車主,可以初步引入養護如更換新能源混動車型專用機油、電驅油、冷卻液并逐步接觸三電檢測、充電樁安裝等高附加值項目,培養和建立客戶信任。
最后,市場競爭差異化優勢。
新能源品牌的三電維修多由官方渠道把控,但是輪胎/底盤件市場開放,可以很好避開4S店壟斷,獨立汽修門店更容易分羹。
再加上政策與行業趨勢推動,例如歐盟已對新能源車輪胎噪音、滾阻提出新標準,倒逼專用輪胎普及,汽修門店也需要提前適配。
米其林、固特異,以及國內品牌輪胎廠家都已推出新能源專用輪胎(如自修復、低滾阻型號)等。
配套供應體系市場正在逐步完善,對于我們傳統汽修門店來講,通過切入高頻、低風險的輪胎/底盤業務,可以平滑過渡至新能源市場,同時可以積累客戶和數據,為后續拓展三電維修奠定基礎。
四、提前布局,構建業務壁壘
隨著新能源車普及,更多車主會需要專業的維修和保養服務,業務和技術儲備能夠幫助汽修門店搶占早期市場。
新能源車是汽車行業未來方向,傳統燃油車維修需求將逐漸減少,提前掌握必要技術可以避免被市場淘汰。
從輪胎和底盤件流量入口入手,逐步進行業務和技術升級轉型,不僅可以避開燃油車的紅海內卷,還可以降低未來轉型成本,提前布局,構建業務壁壘。
對于傳統汽修門店來講,除了門檻低易上手的輪胎/底盤件業務,參加新能源車維修技術培訓,或者借助三方機構獲取授權和廠家認證,都是在積極嘗試新能源業務。
三電系統、高壓安全、軟件診斷與傳統燃油車差異大,掌握這些技術可以形成競爭壁壘,同時因為維修門檻高,利潤空間更大,提前技術儲備能夠給門店帶來更高收益。
實力和條件允許的老板,可以購買熱門車型進行拆解研究,提前培訓技師熟悉新能源車結構,減少后續突擊學習成本;同時,與電池廠家、電控系統供應商合作,獲取技術支持,了解技術需求以后,可針對性購買專用設備。
在業務量增加和收益的前提下逐步改造車間(如配備高壓絕緣工具、防火設施),避免盲目投入。
不僅如此,新能源業務拓展未來也是大有可為。
研究電池狀態評估技術可以延伸電池回收,二手電池改裝業務;研究車輛數據接口可能衍生遠程診斷、OTA升級支持等服務;部分品牌(如特斯拉、比亞迪)需要官方授權才能維修,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門店具有技術儲備。
看似門檻很高的業務,隨著我們逐步深入了解,付出時間、精力和行動以后,我們也可以成為新能源領域的服務者,同理也能賺到新能源業務的紅利。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嘗到甜頭以后就會持續深入。
對于汽修同行們來講,布局新能源業務是修理廠面對行業變革的主動策略,核心目的是將技術短板轉化為未來盈利點,確保在新能源時代持續生存和發展。
有行業專家預測,未來5年內,能夠同時精通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維修技術的“綜合型”汽修門店將具競爭力。
對于我們這些傳統汽修店而言,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那些及早布局、主動學習的門店,將在行業洗牌中贏得先機。
就像開篇的劉老板說的那樣“買新能源車來研究的錢不能省”,好比十多年前我們學習電噴系統一樣,是生存技能,對所有汽修同行來說,唯有與時俱進,方能基業長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