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系女生的強軍夢:解碼"火箭軍女神"李莉的科研人生
2023年夏,美軍F-35戰機再度闖入南海防空識別區時,一組提前72小時生成的軌跡推演數據已呈報軍委。
這套精準預判敵機動向的算法,出自國防大學李莉教授團隊。
這位總扎著利落馬尾的女軍官,此刻正凝視著大屏幕上逐漸重合的預測線與實際軌跡,嘴角揚起勝券在握的弧度。
一、二炮工程院的"編程少女"(1998-2005)
1998年秋,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學院迎來首批計算機專業女生。
18歲的李莉背著軍用書包站在隊列里,背包側袋露出《C語言程序設計》的邊角。
這個細節被隊長注意到,當晚點名時特別強調:
"信息化戰爭不是電子游戲,你們手里的代碼將來要指揮真導彈。"
父親服役的某導彈旅曾因通信故障延誤戰備,這促使李莉大二就自主開發"通信節點自檢系統"。
在2001年畢業演習中,她的程序提前12分鐘預警線路老化故障,讓同期畢業的指揮系學員首次意識到:鍵盤也是武器。
二、作戰模擬中心的破壁者(2008-2016)
國防大學作戰模擬實驗室的深夜,常亮著三盞燈:投影儀的藍光、咖啡機的紅光,以及李莉眼鏡反射的代碼熒光。
2009年美軍提出"空海一體戰"構想后,她帶領5人小組用神經網絡算法重構兵棋系統,將傳統想定作業效率提升47%。
"最艱難的是2014年東海危機推演。"
現任助理研究員張昊回憶,
"教授連續72小時調整參數,最終發現美軍航母編隊補給周期存在3小時窗口期。"
這項成果后來成為應對抵近偵察的重要理論支撐。
三、央視演播室的國防"翻譯官"
2018年《軍事科技》節目里,李莉舉著戰斗機模型講解隱身涂層原理的畫面意外走紅。
網友發現這位能把相控陣雷達講成"蜂窩煤式觀察"的專家,竟是被美軍制裁名單標注"需特別關注"的技術軍官。
"每次錄節目前,她都要去基層部隊收集士兵們的真實疑問。"
編導王曉雯透露。這種"從戰壕到講臺"的創作方式,讓她的《現代戰爭與科技》系列講座創下軍事院校MOOC選課紀錄。
四、制裁名單上的榮譽勛章
2024年美國財政部更新制裁名單時,李莉的證件照與洛克希德·馬丁工程師并列出現。國防大學官網隨即發布她授課的照片,背景黑板上寫著麥克斯韋方程組:
——這是她給學員講解電磁作戰的日常。
"比起稱號,更珍惜'李教員'這個稱呼。"
面對媒體追問,她展示著手機里保存的畢業學員信息:
戍邊的中尉剛用她教的算法優化了雷達部署,維和部隊的少校正應用博弈論處理沖突事件。
【互動時間】
@子墨君提問:
如果給你三天接觸軍事科技的機會,你最想體驗哪個領域?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子墨君 獲取更多科技強軍故事)
#子墨君一全球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