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也門亞丁港硝煙彌漫,中國海軍臨沂艦停泊在戰火邊緣。艦旁一塊醒目的標牌上寫著:“這是中國海軍設立的安全區,無關人員禁止靠近。”
短短一行字,竟讓周邊武裝分子退避三舍,從頭到尾都沒敢靠近。這一幕,成為中國海外撤僑史上的經典畫面,更讓世界看清了“中國的強大實力”。
中國撤僑的標牌看似簡單,背后是強大的威懾力。2015年也門撤僑時,臨沂艦的艦炮全程瞄準海岸,蛟龍突擊隊荷槍實彈警戒。武裝分子清楚,若敢越界,中國海軍將直接開火反擊。
中國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手握一票否決權,任何新政權上臺后都需要國際認可。得罪我們,意味著未來重建時失去基建援助與政治支持。
中國長期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且在非洲、中東等地援建醫院、鐵路,贏得當地民眾好感。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讓標牌成為一道無形的鋼鐵長城。
而中國的撤僑速度,也讓世界驚嘆。比如,2011年利比亞撤僑。當時戰火突襲北非,3.5萬中國公民被困。中國啟動海陸空聯動,12天內完成撤離。空軍首次跨國投送,伊爾-76運輸機穿越6國領空;
海軍徐州艦突破北約封鎖,護航撤僑船隊穿越地中海;希臘船東主動提供客輪,只因“信得過中國人”。撤離途中,武裝分子洗劫多國項目部,唯獨對中國工地“繞道而行”——他們知道,中國軍隊的強大實力,不好惹。
2015年也門撤僑,也堪稱經典。沙特空襲也門之際,中國軍艦逆勢挺進亞丁港。撤僑區域劃定后,胡塞武裝與政府軍默契停火,為中國公民讓道。最終,629名公民毫發無傷撤離,還順帶救出200多名外國人。
中國標牌的震懾力,遠不止于軍艦與導彈。不同于美國“選邊站”激化矛盾,中國堅持中立。也門撤僑時,中方明確告知沖突雙方:“我們只救人,不介入戰爭。”這種態度讓各方放下戒心。
戰亂國終需重建,而中國手握“基建王牌”。利比亞戰后,中國企業迅速重返,修復被毀的油田與住房。武裝分子深知,襲擊中國公民等于斷送本國未來。
從非洲抗疫到敘利亞醫療援助,中國長期積累的國際好感,讓武裝分子不愿背負“恩將仇報”的罵名。
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撤僑常遇阻撓。2021年阿富汗撤離時,美軍遭ISIS恐襲,13名士兵身亡;
也門撤僑中,美國公民只能自行逃亡,政府僅建議“尋找避難所”。差異的根源在于,美國頻繁干預他國內政,樹敵眾多;美軍撤僑常伴隨資源掠奪,激化矛盾。
反觀中國,撤僑純為護民,甚至協助他國公民撤離。這種“只救人,不搶利”的姿態,贏得了戰亂國的尊重。
一塊標牌,是中國力量與智慧的濃縮。它不靠恫嚇,而憑實力與信譽構建威懾。當也門的硝煙散去,當利比亞的重建開啟,世界逐漸讀懂:真正的強大,不僅是炮艦所指所向披靡,更是讓對手心服口服的敬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