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安寧背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時刻準備著與危險較量,用生命守護人民的安全。他們,就是消防員。在充滿勞動榮光的5月,楊浦區紅領巾記者團的小記者走進國定消防救援站,開展采訪實踐活動,近距離了解消防員的世界。
1
多樣裝備,科技助力救援
消防員哥哥熱情地展示介紹了他們的 “好幫手”—— 各種專業裝備。滅火類工具中,水帶和水槍是滅火的主力軍,能精準地將水送到熊熊烈火中,澆滅肆虐的火苗。破拆工具也十分重要,無齒鋸可以輕松切斷堅硬的金屬,液壓擴張鉗則能撐開變形的物體,為救援開辟通道。防護裝備更是消防員的 “鎧甲”,隔熱服能抵御高溫,消防頭盔保護頭部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輔助裝備,小小的無人機和紅外線熱成像儀發揮著巨大作用。紅外線熱成像儀就像消防員的“透視眼”,在濃煙滾滾的火場中,能快速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無人機則能飛到高層火場上方,探查情況,要是消防員親自上去,不僅耗費時間,還十分危險。消防員們每天都會認真保養這些裝備,檢查頭盔、消防服有沒有破損,破拆工具還有沒有油等,確保它們時刻保持最佳狀態,為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2
嚴格訓練,練就過硬本領
消防員們的救援任務類型非常多樣,不僅要滅火救援,還要解救被困人員,在地震等災害現場也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是當之無愧的人民守護者。
在救援現場,每個消防員的平均負重在120斤左右,這對他們的身體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常,他們會進行單兵訓練和分組訓練。單兵訓練根據個人業務技能展開,比如鋪設水帶,看似簡單,卻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搭云梯更是考驗技巧和膽量。分組訓練則注重團隊協作,3人協同架設三腳架,6到8人進行模擬救援訓練。
圖為AI生成
這些訓練雖然又苦又難,但消防員們憑借著爭分奪秒搶救生命的信念,不斷堅持。他們還會向經驗豐富的老消防員請教,通過各種媒體學習救援技巧。打籃球也是他們增強身體素質的方式之一。正是這些努力和付出,讓他們在面對危險時,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沖在前面。
3
堅守初心,投身消防事業
一位有著12年消防從業經驗的消防員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他說,小時候看到消防員沖進火場的英勇身姿,心中便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立志要成為一名為人民服務的消防員。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場大火讓他印象深刻。當時,整個糧油市場全部燒光,大火熊熊燃燒,置身漫天火海之中,他的內心特別緊張,但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救援中。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事物、新技術不斷涌現,比如新型的化學品、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等等,針對不同的燃爆物要采用不用的救援技術和裝備,消防員必須持續學習新知識,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最后,他鼓勵想從事消防員職業的同學們,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做好不斷學習和挑戰自我的準備。
4
重視消防,共筑安全防線
消防員哥哥說,中小學生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用火用電時,千萬不能玩火,要遠離打火機、火柴;使用電器后,充電結束及時拔掉插頭。樓道和陽臺不要堆放易燃雜物,保證逃生通道暢通無阻。如果遇到火災,一定不要乘坐電梯,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沿著安全出口標志迅速撤離,并及時撥打報警電話。
如今,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很流行。他們也利用了許多新媒體技術來宣傳消防知識,如制作消防科普短視頻,展示消防員訓練的堅韌和救援的英勇;用動畫演示火災逃生技巧;開展消防知識網絡直播問答,讓大家在互動中學習消防知識。作為小記者,牢記消防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也要用自己的本領,積極傳播和踐行安全理念,共筑消防安全的堅固堡壘。
當采訪接近尾聲,刺耳的警鈴突然響起,方才還和我們談笑風生的身影瞬間化作躍動的藍色閃電,向消防車集結,60、59、58.....墻上的出警計時器不停閃爍,我們還未從驚慌中回過神來,消防車已經駛出消防站。與時間賽跑的出警60秒,讓我們更加真切感受到消防員這份職業的責任與擔當重若千鈞。
望著呼嘯而去的消防車,小記者們攥緊了手中的采訪本。那些被精心養護的裝備此刻正奔赴戰場,而它們的主人,永遠在看不見的角落為我們負重前行。希望他們出警順利平安!
文字|王若琳 王栩驊 陳子涵 孟子淇(楊浦區紅領巾小記者)
編輯|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