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大冶朋仁醫院申請,黃石市衛健委公告依法注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而在不久前,該院剛剛被解除醫保服務協議。
作者|黃雨薇
來源|看醫界
被解除醫保協議一個月,這家民營醫院申請注銷醫療機構,悄然走向終結。
5月8日,由大冶朋仁醫院申請,黃石市衛健委公告依法注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二級民營綜合醫院,擁有138張編制床位,設有急診醫學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預防保健科等十余個臨床醫技科室。然而,一紙醫保“斷供”通知便終結了其十余年運營歷史。
圖源:醫院公眾號
據看醫界了解,就在4月,黃石市醫療保障局曝光6起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典型案例。其中透露,根據國家飛檢組移交線索,經大冶市醫保局進一步調查,發現大冶朋仁醫院存在虛計費用、過度檢查、重復收費等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行為。
根據相關規定,醫保部門對大冶朋仁醫院作出如下處理:追回醫保基金損失金額728609.70元;處罰款1104260.19元;解除醫保定點服務協議;禁止該院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負責人5年內從事定點醫藥機構管理活動;將涉及欺詐騙保問題移送公安、衛健、市場監管部門處理。
協議解除不到一個月,醫院即申請注銷。可見醫保協議的喪失,幾乎是生死一線,醫院沒有喘息空間。
醫保是民營醫院命脈所在,合規是必要生存法則
醫保支付體系,已經成為民營醫院賴以生存的命脈。但這種依賴性,也逐漸演變成一場行業危機。
國家醫保局此前曾發布的《2018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支出達17822億元,其中非公立醫療機構所占份額約3700億元,占比約為21%。而《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則顯示,2018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收入為5065億元,這意味著醫保資金在其收入中占比超過70%,堪稱“第一金主”。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很多中小民營醫院來說,醫保協議的存在決定了它是否能吸引患者。取消醫保,就等于在市場上‘除名’。”醫保雖然是醫療服務的支付工具,但在中國現實語境中,已成為醫院信用和公信力的重要象征。
大量案例證明,一旦失去醫保資格,部分民營醫院無法快速實現“轉軌”,也缺乏足夠的品牌影響力來維持自費就醫的患者規模,在多重壓力下迅速倒下。
不久前,撫州東信醫院發布關于暫停收治住院病人的公告。公告顯示,經區衛健委批準,醫院將于2025年4月2日零時起暫停收治住院病人。網傳的《致全體同仁的一封家書》中寫道:“寒潮來得猝不及防。醫保支付的冰封期比預想中漫長,賬面上堆積的應收款化作無形的雪原。”可見其危機與醫保不無關系。
今年1月,四川廣元旺蒼佳士康養醫院宣布停業;去年11月,醫院被查出違規使用醫保基金10萬元,最后被解除醫保協議,罰款近20萬元。2019年2月,江蘇揚州江都新城醫院被解除醫保協議,之后不到半年,醫院被迫關門,50多名醫生失業。
與此同時,醫保監管的高壓態勢正在加速對違規醫院的清理。對行業而言,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效打擊了騙保亂象,促進行業凈化;另一方面,也讓部分依賴醫保“輸血”的民營醫院暴露出經營模式單一、監管意識薄弱等結構性問題。
數據顯示,僅2023年,全國醫保系統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0.2萬家,處理違法違規機構45.1萬家,其中,解除醫保服務協議4176家,行政處罰20586家,移交司法機關367家;處理違法違規人員32690人,其中,暫停醫療費用聯網結算4883人,移交司法機關1399人。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更是研究開發了一系列大數據監管模型,為飛行檢查、打擊欺詐騙保、精準監管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全國醫保系統共追回醫保基金275億元,而這其中,通過智能監管子系統挽回的醫保基金損失高達31億元。
這也印證了知名醫改專家、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原副局長徐毓才的觀點:大數據“天眼”下,醫療服務行為幾近“裸奔”,診療服務與醫保收費記錄不符將成為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甚至騙保的證據,在新醫保時代,醫療機構合法合規經營才是長久活下去的王道。
自費、高端化轉型是破局之一,但非萬能解藥
盡管醫保仍是民營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但如若“綁死”在醫保上,顯然難以支撐長期發展。探索自費、高端化的發展路徑,正成為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尋求突圍的新方向。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出現民營醫院“主動解綁”醫保的案例,如河南周口、安徽宣城、江蘇宜興、山東德州等地均有醫院因種種考量選擇不再申請醫保定點,轉而聚焦高端醫療或會員制服務模式。
在2025年吉林省公布的第一批解除醫保協議的公告中,就出現了153家定點醫藥機構,其中49家醫藥機構為主動申請解除。
去年9月,興安盟醫療保障局發布公告,截至當日,興安盟100家醫藥機構因違規被中止或解除醫保服務協議,104家醫藥機構主動退出醫保服務協議。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斷保裸奔”并不會成為主流。畢竟,醫保仍牢牢掌握著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導權。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3.26億人,參保率保持在95%左右。這一龐大體系所形成的流量與信任基礎,是絕大多數民營醫院難以輕易割舍的資源。
尤其對于依賴醫保收入、服務對象以普通大眾為主的中小型民營醫院而言,貿然“斷保”不僅可能導致患者流失,還會帶來沉重的經營壓力。完全放棄醫保仍是一項高風險決策,需謹慎權衡。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