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社保繳費基數的政策規定是:社保繳費基數通常以職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基礎確定。這個平均工資包括了職工的所有工資性收入。繳費基數設有上下限,最低繳費基數不低于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繳費基數不超過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按照這個規定,社保繳費應該按照職工的實際工資來繳費。只有低于社平工資60%的時候才能選擇“踩底”繳費。
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很多中小企業更是經營困難,步履艱難。為了減小成本,出現了很多中小企業普遍選擇按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社保的現象。這即是企業的生存選擇,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企業經營邏輯、政策執行、市場環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解讀。
1、企業經營邏輯:成本壓力與生存優先
按最低工資繳納社保,可以直接壓縮成本。社保繳費基數與工資掛鉤,按最低基數繳費可降低企業負擔。例如,某地2025年社平工資為8000元/月,按60%即4800元計算,企業承擔的養老(16%)、醫療(8%)、失業(0.5%)等合計約1176元/人/月,而若按實際工資6000元繳納則需1470元/人/月,人均月節省近300元。對于100人規模的企業,年節省成本可達36萬元,顯著緩解現金流壓力。
2、政策執行層面:監管彈性與制度漏洞
部分地區為吸引投資,對社保合規采取“柔性執法”。例如某工業園區公開承諾“三年內不主動稽查社保基數”,企業因此獲得操作空間。2024年人社部抽查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中小企業社保合規率僅為52%,遠低于一線城市的78%。而現行社保系統依賴企業自主申報工資數據,稅務與社保部門信息共享尚未完全打通。某案例顯示,某制造業企業通過拆分工資結構(基本工資+績效+補貼),僅按基本工資2000元申報基數,而實際月薪達6000元,系統難以自動識別差異。
3、市場環境倒逼:競爭壓力與員工博弈
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如餐飲、物流),社保成本占比可達總成本的15%-20%。2024年某協會調研顯示,83%的餐飲企業主認為“社保合規將導致毛利率跌破盈虧線”。從員工角度來看,基層員工更關注稅后工資,某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愿意接受“高現金+低社保”模式。
企業按持續按低基數繳費將導致員工退休金大幅縮水。以25年繳費期測算,按60%基數繳費者退休金約為社平工資的35%,而合規繳費者可達55%,差距凸顯未來養老風險。金稅四期系統2026年全面上線后,將實現工資、個稅、社保數據交叉比對,預計中小企社保合規率將提升至65%-70%,但可能同步引發新一輪用工模式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