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陳木勝遺作《怒火·重案》。
該片創下了,迄今為止港產片在內地的最高票房紀錄,但單從票房數據角度來看,它也是港產片“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自此之后,有二十余部港產片在內地上映。
有幾部賺到了錢?
先看五億票房以上。
按這個標準,包括有6.28億的《反貪風暴5》、6.79億的《明日戰記》、7.12億的《神探大戰》、5.74億的《金手指》和6.84億的《九龍城寨之圍城》。
共計五部。
以官宣投資規模論,成本4.5億的《明日戰記》和成本3.5億的《金手指》,賠到“底掉”,而成本一億的《反貪風暴5》和《神探大戰》,以及成本兩億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則顯見“賺錢”。
尤其是《九龍城寨之圍城》,全球票房飄紅,回報極為可觀。
后續來說,這三部“賺錢”的電影,都傳出有續作計劃,分別為《反貪風暴6》、《神探大戰2》、《九龍城寨之龍頭》和《九龍城寨之終章》。
不過筆者以為,“反貪”和“神探”系列,恐難延續勢頭。
可重點關注《九龍城寨之龍頭》。
再看兩億到三億層級票房。
這個層級,有2.84億的《掃毒3:人在天涯》、3.9億的《潛行》、2.37億的《臨時劫案》、2.11億的《破·地獄》、3億的《危機航線》、2.58億的《焚城》和2.7億的《誤判》,以及正在上映中,已經過了兩億票房的《獵金游戲》。
計八部。
其中,官宣投資成本在兩億左右的電影,包括《掃毒3:人在天涯》、《潛行》、《危機航線》、《焚城》和《誤判》,全數虧本。
金融大片《獵金游戲》的成本存疑,筆者估計,如果將宣發計入,大概率會超過一億。
以目前走勢,回本已然無望。
最后“賺錢”的,反而是兩部中小成本港片,《臨時劫案》和《破·地獄》。
傳統商業片末路?
一億層級及以下票房。
兩億及以上成本,包括《搜救》、《風再起時》、《爆裂點》、《紅毯先生》和《海關戰線》,以及一億成本的《梅艷芳》和《別叫我“賭神”》。
計六部。
余下九部中小成本電影,有《邊緣行者》、《還是覺得你最好》、《毒舌律師》、《斷網》、《暗殺風暴》、《困獸》、《還是覺得你最好2》、《談判專家》和《惡行之外》。
總計十六部電影,除了《毒舌律師》和《還是覺得你最好》,其他電影就不要考慮賺錢問題了。
片方虧到哭。
至此可作總結。
賬面來看,自《怒火·重案》之后迄今,總計在內地上映過的二十九部港產片中,只有七部電影“賺錢”,而十二部兩億及以上投資成本的電影中,只有一部“賺錢”。
以“巨頭”論,郭富城參與五部電影,兩部“賺錢”,但《九龍城寨之圍城》屬“友情客串”,不該居功,劉德華參與六部電影,全部虧損,古天樂參與七部電影,兩部“賺錢”,甄子丹參與兩部電影,全部虧損,梁朝偉參與一部電影,虧損。
反而是近年在香港崛起的黃子華,聲勢不凡。
他被“排擠”在港式主流商業電影之外,通常都只能攜小眾劇情片或者無厘頭類型片出現,故與大投資電影“絕緣”。
但正是這樣一個黃子華。
自2018年以來,三奪香港票房年冠、兩破香港華語片影史票房紀錄,在內地票房角度,近年來,他總計上映了四部個人電影,其中有三部“賺錢”。
當下香港影史票房總榜上,華語片前五名,黃子華一個人,占了三個位置。
恐該反思。
港產片亟待破局。
港片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
不要再迷信“兩億基本盤”,也不要執著于虛夸聲勢的“重磅投資”,破局的根本在于“賺錢”,而想要“賺錢”,請拍出好電影。
唯精唯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