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耶路撒冷平靜的天空被一道“流星”劃破,這不是浪漫電影的上演,而是從也門飛來的導彈!刺耳的防空警報瞬間劃破了“圣城”的寧靜,好在攔截成功,沒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然而每當警報響起,就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數錢。當平民蜷縮在防空洞里數著爆炸聲時,地球另一端的華爾街,一群西裝革履的精英正舉杯慶祝。諾思羅普公司的股價當天又發生了漲幅,雷神公司的CEO在電話會議上笑嘻嘻地說:感謝戰爭帶來的“訂單”,我們的生產線又能加班了!
更諷刺的是,就在防空警報響徹圣城的前段時間,美國高調宣稱:耶路撒冷的宗教遺產必須得到保護。
他們根本不在乎戰爭的傷亡,只在乎戰爭帶來的利益。一顆顆導彈、槍支彈藥背后,隱藏的卻是軍火商的鈔票。
比如洛克希德·馬丁,人家在前兩天還樂呵呵地宣布第二季度要給股東們發每股3.30美元的紅利!雷神技術公司當天的股價也堅挺在130美元上下;諾斯羅普·格魯曼雖然前陣子因為轟炸機項目成本超了點預算,股價小波動了一下,但訂單照樣接到手軟。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有消息說,歐洲那邊的軍火商股價也跟著“逆勢上漲”。為啥?道理很簡單,沖突越激烈,武器彈藥消耗得越快,軍火訂單就越多,軍火商的腰包就越鼓。他們巴不得天天放導彈,夜夜打“反恐戰爭”呢!
所謂的“地區沖突”,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場饕餮盛宴,開香檳慶祝都來不及。
這哪是保護圣地?分明是把耶路撒冷變成了軍火商的取款機!
這些軍火商背后,最大的金主和推手是誰?沒錯,就是咱們的“老朋友”——美利堅合眾國是也!
美國政府,那可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販子,沒有之一。他們一邊舉著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的牌坊,到處宣揚要維護世界和平,保護這個保護那個;一邊呢,卻把武器賣得飛起,從中東賣到東歐,從亞洲賣到非洲。哪里有沖突,哪里就有美國軍火的影子。
例如以色列,美國的軍事援助,那是幾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動。以色列能那么“硬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背后有山姆大叔撐腰,源源不斷地提供先進武器和技術。這次耶路撒冷上空的導彈被攔截,用的八成也是美國貨。
所謂的“保護宗教遺產”,所謂的“人道主義關懷”,在赤裸裸的軍火利益和地緣政治面前,簡直就是個笑話。
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和平之城”,對猶太教徒來說,這里有哭墻;對基督徒來說,這里有耶穌受難地;對穆斯林來說,這里有圣殿山;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民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家園。
如今,也門胡塞武裝的導彈一發射,以色列的鐵穹一攔截,巴勒斯坦人還沒喊完抗議口號,軍火商的股票卻已經漲了一輪。
這就是最扎心的:一場戰爭,帶給無數普通人家破人亡、親人喪命,但卻讓一群軍火商和政客收割著他們的“戰爭紅利”。
圣殿山的禱告聲,永遠蓋不過軍工廠的機器轟鳴!
還記得《塔木德》里說“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嗎?現在可能要改成:世界若有十分生意,九分在耶路撒冷周邊沖突區。
軍火商們的邏輯很樸素:賣武器給以色列,叫做捍衛民主盟友;賣武器給阿拉伯國家,叫做維護地區平衡;如果兩邊打起來?太好了!庫存清空,工廠三班倒,股東笑開花。至于平民?不好意思,財報的“損益表”里沒有“人命”這一欄。
當政客們在國際舞臺上高談闊論,當軍火商們在豪華辦公室里舉杯相慶,當將軍們在沙盤前指點江山的時候,誰在真正承受這一切的代價?是那些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p>
耶路撒冷的防空警報,不僅僅是以色列的警報,更是對這個荒誕世界的警報。它在提醒我們,所謂的“神圣”,在某些人眼里,不過是可以利用的籌碼;所謂的“沖突”,在另一些人眼里,卻是發家致富的良機。
圣城在哭泣,平民在流血,商人在數錢,政客在演戲。硝煙的背后,究竟是誰,在心安理得地收割著那沾滿鮮血的戰爭紅利?然而:平民的苦難與資本的狂歡,在財報上實現了荒誕的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