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東明 通訊員 張超
“把乘車碼對準閘機掃碼口,就能進地鐵……”在上海市寶山監獄模擬地鐵站,民警正在指導即將刑滿釋放的人員乘坐地鐵。
據了解,為打通刑釋人員回歸社會的“最后一公里”,寶山監獄創新全鏈條幫扶機制,有效破解罪犯回歸社會“安置難”“就業難”“歸家難”問題。
黃明(化名)因搶劫罪獲刑11年,服刑期間,妻子和岳父先后病逝,家中岳母和就讀初中的女兒需要照顧。由于經濟困難且無固定居所,“安置難”成了他回歸社會的首要難題。“我們提前3個月幫他啟動了回歸社會需求評估工作。”管教民警說,“同時與上海市社會幫教志愿者協會合作,為他聯系到了‘中途之家’項目過渡住房,出獄后即可‘拎包入住’。”
長期的服刑生活讓黃明與社會脫節,面臨“就業難”問題。“在監獄里,我學習了縫紉技能,但還是擔心沒有單位愿意錄用我。”黃明道出內心擔憂。為此,寶山監獄啟動“首月陪跑”機制,安排就業輔導員為黃明提供首月全程指導和幫助,并聯系安置單位,幫助他解決就業問題。
然而,回家后如何與女兒相處又成了黃明犯難的事兒。對此,寶山監獄聯合街道辦、區教育局,為其女兒申請助學金,并落實課后托管服務。同時,通過家事調解促成黃明與岳母就共同撫養達成協議,重構家庭支持網絡。“是監獄給了我重回社會和家庭的勇氣和支持,今后我一定好好生活。”黃明說。
寶山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楊俊懿表示:“通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法幫助罪犯解決‘三難’問題,實現了‘幫扶一人、帶動一片’的效果。下一步,寶山監獄將繼續完善全鏈條幫扶機制,將法治理念貫穿幫扶全過程,持續激發刑釋人員內生動力,不斷提升教育改造質效,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法治上海’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