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同一種藥,既可醫頭,也可醫腳。
比如口干,老百姓認為應該是體內缺水,所以拼老命地喝水,但很多時候發現喝太多水,口還是干,反添腹脹反胃,頭暈。
其實喝進去的水只倒進了胃里,身體是不能直接利用,需要經過“氣化”這個過程的,氣化就是化氣,之前也說過了,就是把水變成水蒸氣,才可以讓身體利用,
這就是為什么中醫老告訴大家要喝溫熱的水,而不是冰水,冰水喝進去了,身體還要把它加熱了,才能氣化才有用,生活中將冰水燒成熱水,相對于將溫水燒成熱水,是不是需要的煤氣更多?那么身體要將冰的捂成熱的,就傷陽啊,這樣說你就明白了吧
所以必須要照顧好鍋底之火。保護元陽之氣,元氣千萬不要走散了。
現在想要滋潤鍋蓋,鍋中就要有水,鍋底也要有火。有了火,水便蒸騰,水蒸氣上升,鍋蓋就滋潤了。
如果把口比如鍋蓋,口唇在上,就如鍋蓋;胃腸在中,就是我們喝進去的水;腎火就是鍋底的火。
一老年患者經常口干,辯證之后是腎命門火衰,我就讓他用桂附地黃芄,慢慢的口就不干了,桂附地黃芄是補腎陽的,就是為鍋底加熱啊,所以說補腎陽可以治療口唇干燥。
同理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上焦有虛火的,辯證為腎火不足的,當然也可以用。
又比如老百姓經常肚子脹,用手捂著就舒服點,吃點涼的就拉肚子,還有四肢冰冷的,通常會用理中芄之類,但如果是病已日久了,因為腎火不足導致的,鍋底沒有火,鍋中水也是冰的,肚子沒有陽氣消化不了東西,當然就脹了,這種因腎火不足引起的胃腸寒痛,可以用附子理中芄,也可以用桂附地黃丸。鍋底加把火,鍋中水自然就熱了,你說是不是一個道理。
再比如還有很多男士下部潮濕,腰部酸脹,小腿沒有力氣等等,很多時候也是因為腎火不足引起的,身體是沒辦法拒絕水的,空氣中有水,會呼吸進去,食物中有水,會吃進去,但因為下面沒有火,那水就無法流通蒸發,過多的水液就會積在下面,甚至形成積液了。既然是腎火不足,也可以用桂附地黃芄
看,不管是上部的毛病,還是中間胃腸的病,還是下部的毛病,只要腎火不足引起的,都可以用同樣的治法,這就中醫的醫道,通醫理,而不是通癥狀。
以上說到中藥,請在中醫師指導下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