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于5月13日至16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三國。當地時間13日,特朗普已抵達沙特,并與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會面。各方披露的消息顯示,特朗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美國與這三個海灣國家間的經貿合作,試圖吸引三國擴大對美投資。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希望通過此行在中東談成“大生意”,同時以此緩解國內面臨的執政壓力,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中東政策處境尷尬。
據悉,特朗普此行的隨行人員包括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等在內的重量級美國商界領袖。按照截至目前的計劃,他們首站將前往利雅得出席沙特-美國投資論壇,周三將轉赴卡塔爾,周四訪問阿聯酋。據報道,此次中東之行是特朗普再度執政后的第二次外訪——他的第一次出訪是前往意大利羅馬參加教皇方濟各的葬禮,而目前也正值中東地緣政治局勢高度緊張的時期。
特朗普(資料圖)
眾所周知,沙特穩住美國的石油霸權,增加對美投資、購買美國武器裝備交保護費,美國則向沙特提供安全保障,這種默契關系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以色列持續對加沙地帶進行轟炸的大背景下,特朗普不僅沒有避嫌,反而繼續加大與沙特的“合作”。另外此次開啟中東訪問行程,卻單獨將以色列避過不去,這所釋放出來的信息也是不言自明。
自1月就任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直試圖在中東地區為美國“拉投資”,海灣國家被特朗普政府視為“創收”的重要來源。今年1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與特朗普通話時表示,沙特計劃今后4年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特朗普隨后表示,希望沙特的投資額擴大到1萬億美元。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使美國與這些國家簽下“大單”,紙面上的巨額協議最終到底有多少能真正落到實處,依然存疑。一些協議落實流程復雜,甚至耗時多年而實效甚微。
馬斯克也跟隨前往(資料圖)
而且此行最大的變數就是伊朗的反應,美國《外交事務》雜志就刊文指出,特朗普的中東之行,“或以新伊核協議結束,或者以新戰爭結束”。因此簡單地說,特朗普此行雖然能夠狂薅萬億訂單,但也有可能將戰爭帶回美國,美伊之間或因伊核談判破裂,而最終大打出手。
另外,此次訪問中被低調處理卻最值得警惕的,是能源與礦產資源的投資協議。沙特將對外開放部分礦產勘探權與油氣基礎設施項目,引入美國能源巨頭與金融資本。這意味著,中東國家的核心戰略資產,從石油氣田到稀有金屬礦脈,將被納入美資主導的開發鏈條,未來出口路徑、定價機制、供應網絡都將附加美元化與美式監管標簽。這才是真正的收割,不流血,卻深不見底。
特朗普(資料圖)
事實上,針對特朗普的此次出訪,外界一直有傳言稱特朗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去解決中東地緣政治問題。但細細想來,這種猜測顯然站不住腳,其實,我們從此次陪特朗普一起出訪的隨行人員就可以看出,特朗普此次出行目的很明確,就是去吸引中東土豪的資金,而非外界關注的地緣安全問題。退一步來說,特朗普政府此時也無心關注他國事務,美國政府當下要解決的困境是美國的債務問題。
避一系列地區熱點問題。目前,美國和伊朗間接談判已進行四輪,雙方能否達成協議仍不明朗。盡管海灣國家領導人計劃深化與美國經貿關系,但巴以問題和以色列繼續推進對加沙地帶軍事目標,仍是各方希望美國協助解決的重點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