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青 ,1911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日本鬼子占領了他的家鄉。1938年2月,王建青帶領5名進步青年參加了八路軍,被任命為八路軍連指導員。
王建青師范學校畢業,是1931年的老黨員,再加上他工作有魄力,有辦法,在當地人脈熟,威信高,許多進步青年在他的動員下,參加了抗日隊伍。隨著抗日隊伍不斷壯大,王建青也被組織屢屢委以重任。王建青參加八路軍當年10月,便升任四支隊一團二營教導員。次年升任山東縱隊后方第一團團政委。抗日戰爭結束前,王建青任濱海軍區第三分區分區副政委。王建青參加八路軍不到7年時間,就成為八路軍高級干部。
王建青黨政兼優。抗日戰爭,王建青一路從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委、軍分區政委,擔任的都是政工干部。抗日戰爭勝利后,王建青改任軍事干部。先后擔任濱海軍區二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四師副師長、豫皖蘇軍區五分區司令員、26軍七十七師師長。帶領部隊參加了先后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沙土集、豫東等戰役。
淮海戰役中,王建青時任豫皖蘇軍區五分區司令員。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先殲黃維,圍住杜聿明,阻擊李延年。劉伯承風趣地形容為"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王建青的任務就是"看住李延年"。他率領4個團,在李延年馳援黃維的必經之路,實施了鮑集阻擊戰,4個團5300人,七天七夜擋住了李延年兩個半師四萬人的進攻,斃傷敵3000余人。王建青鮑集阻擊戰,獨立指揮,展現了高超的指揮才能,為淮海戰役全殲黃維、杜聿明集團立下功勞。
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發布命令,組建空降兵部隊,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命令要求各軍區、野戰軍抽調一批戰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作為空降兵的兵員。空降兵部隊領導機構的組建,高職低配,要從有指揮作戰經驗的步兵師干部中選調。王建青被中央軍委選任為第一任陸戰第1旅旅長。可惜,王建青因其身體原因,與這個職務失之交臂。
在那個將星如云的時代,王建青被中央軍委選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首任旅長人選,說明王建青是位非常優秀的解放軍將領。
王建青后來又先后擔任21軍副軍長、21軍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工程兵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王建青,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青有一個兒子王洪光,是聞名中外的軍事專家,解放軍著名的“鷹派”人物,曾任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退役前是中將軍銜。
王宏光他撰述的《絕戰----追思金門戰役》,從戰區指揮員的高度反思金門戰役,分析失利原因,破解諸多未解之謎,填補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研究的一個空白點。
王建青、王洪光,父子將軍,成為一段佳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