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準備好了,開始吧!”5月15日上午,在上海市肺科醫院門診2樓,該院內鏡中心副主任顧曄指尖輕觸手中形似游戲手柄的操控裝置,屏幕上,遠在5000公里外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的手術畫面實時跳動。一場改寫呼吸內鏡歷史的超遠程手術開啟了——他正在為一名遠在新疆喀什的女患者進行肺結節的染色定位。
遠程操作已經準備就緒
“幾乎感受不到延遲,操作手感很順,圖像傳輸也很穩定。”不到半小時,顧曄就放下了手柄,手術完成了。這是一臺融合國產原創機器人技術與5G通信的遠程呼吸內鏡手術,在上海市肺科醫院與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之間同步開展。
據顧曄介紹,這名女性患者此前在體檢中發現肺結節,盡管只有8毫米左右,但經驗豐富的醫生懷疑這是早期肺癌。“結節很小,其難度在于當地醫療技術有限,傳統手段對結節定位困難,為了更精準地切除,我們在遠程環境下通過支氣管鏡機器人輔助定位病灶區域,為后續實施胸腔鏡手術提供精準指引。”
定位成功
本次手術由上海市肺科醫院內鏡中心團隊遠程操控朗合醫療自主研發的北極星支氣管鏡導航機器人,化身“千里眼”和“靈巧手”,依托5G通信技術“高速度、低時延、高穩定”的優勢,構建起東西部間實時、穩定的遠程手術橋梁。
介入呼吸病學作為一門新興而迅猛發展的學科,近年來正逐步向智能化、微創化和遠程化演進。上海市肺科醫院內鏡中心近年來引入機器人支氣管鏡、共聚焦內鏡、冷凍消融等高端設備,并構建模擬器教學與PCCM規范化培訓體系。北極星導航機器人在操作靈敏度、導向精度和遠程響應穩定性等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已在多項遠程手術實戰中獲得驗證。
“未來,借助5G和智能化手術平臺,我們不僅能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千里之外,更能將培訓、科研與規范體系一并輸出,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顧曄說。
上海市肺科醫院院長陳昶說,此次國內首例5G遠程呼吸內鏡機器人手術的圓滿完成,不僅是技術手段上的重大躍升,更是一種醫療服務模式的深層革新。隨著5G通信、人工智能和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持續融合,類似的遠程精準醫療將成為常態。
原標題:《手柄一握跨越五千公里!上海醫生完成新疆喀什超遠程氣管鏡機器人手術》
欄目編輯:馬丹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通訊員 楊寧 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