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難免遇到爭端,人際關系相處所帶來的摩擦始終不斷;
當一個人不尊重你、輕視你時,本能反應往往使我們第一時間采取辯解或者爆發激烈的情緒,不過,力量被錯誤分配時,最終困住的也許是自己。
憤怒的回應,是在強化對方的力量
古希臘神話中有個英雄大力士名為海格力斯,某天他在趕路時遇到了一個鼓起的袋子,就用力踩了袋子一腳;
可袋子不但沒有被踩癟,體積還增加了,海格力斯踩得越用力,袋子膨脹得越厲害。
最后他氣憤到用木棒敲打袋子,結果袋子脹大到直接堵住了道路。
“海格力斯效應”揭示了人們對負反饋的執著回應,時常變成自我消耗的漩渦,面對他人的不尊重和攻擊性行為,憤怒和報復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個體遭遇貶低或者否定時,由于每個人都堅定維護自己的主體性,容易觸發心理防御機制;
他們試圖通過語言說服和情緒宣泄來改變對方的態度,以此改變事件的“定義”,緩和被打擊的心境波動,補償渴望被認可的需求。
但是這些努力都是在重復“踩袋子”,一方的攻擊性姿態極易強化另一方的防御;
越是用力反駁輕視和聲討不尊重,越可能激發對方的敵意,越執著證明自己,越是陷入權力的搶奪。
爭執的焦點就從具體事件變成了對雙方自尊的維護,強行把人架在那兒,下不來臺,對抗成為不了解決問題的工具。
認知心理學中的“驗證性偏見”指出:
人們總傾向于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已經相信的事情,從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這種心理傾向導致人們忽略或貶低與自己預期不符的信息,做出錯誤的決策。
當開始憤怒溝通時,彼此都在收集對自我立場有利的視角,忽視了原本抱著解決事件的意圖,扭曲了真實的目的;
并且情緒上頭會使有效的交流減少,最后演變為僵持,完全脫離了本意。
就像袋子膨脹到一定程度,變成了將自我禁錮在負面評價的牢籠,使得關系更加緊繃,徒勞耗竭著寶貴的心理資源。
直白一點地說就是,大家都想讓別人聽到自己說話,只好越說越大聲,結果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
停止對抗,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主動權
“不要溝通”和“不要憤怒”并不意味著什么都不做,不是回避消極不作為,因為矛盾不會憑空消失,只會逐漸增加誤解變成更大的矛盾。
在最開始選擇停止對抗并非軟弱的表現,而是創造了一個緩沖區,這種個體有意識的主觀停頓將打破頑固的習得性認知和自動化思維,即:
大腦中自動產生的思維、觀念和想法,它們通常是自發出現的,不需要額外的努力。
個體憤怒情境下的慣性想法和做法,大部分時候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而且還難以控制修正。
在情緒激蕩時停一停,把注意力回歸自身,保持對自我的全方面覺察,為理性評估騰出空間;
思量對方的不尊重和輕視是否是客觀事實,還是自己的情緒投射?該采取哪些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措施?
覺察是不是用情緒響應了對方的目的,還默認了對方的權威性,試圖進入他者的規則里爭斗;
事實上他人的輕視和不尊重,本質上只是他們主觀世界的倒影,與你真實的模樣無關。
在認知上,允許別人有偏見,也認識到確實有一類人只能通過貶低人來維持優越感;
在行為上,拒絕讓這種偏見入侵你的精神世界,也拒絕為別人提供情緒反饋來持續攻擊爭辯的做法。
自我觀察具有深層次的力量,個體客觀審視自己的行為將有助于減少自我中心的傾向,提高決策的質量;
還有助于管理情緒,允許個體在情緒激動時,暫時從情緒中抽離,不僅關注眼前的得失,而是預見未來可能的發展和后果。
這個過程相當于“認知解離”,它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工具,指的是:
將自我從思維內容、記憶、感覺和語言規則中分離,客觀地注視思想活動,如同觀察外在事物。
幫助個體從消極固著的思維內容中分離出來,將沒有經過驗證過的想法僅僅視為想法,而非現實真相;
減輕了由負面思維引起的心理負擔,當你再去觀察那個鼓起的袋子時,它就只是個袋子,沒有那么多由你附加其上的含義;
它的存在并不會對你的前進造成阻礙,你也不用通過強行踩癟它去驗證些什么。
施加越大的力它蹦跶得越高,相反,停止去踩它,它也就失去了動能;
把原本用于對抗的心理資源轉向自我,是對資源的主動掌控,對方如同一拳打在了空氣上,切斷了負面情緒的一唱一和;
因為相互的貶低會困住自我擴展的可能性,加重了認知局限。
把評價權從他人手中奪回,才是真正的自尊
同時,突破海格力斯效應也在催化個體建立和鞏固自我評價體系;
如果我們能夠獨立于外界的反饋確認自我價值,情緒的按鈕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人本主義強調“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它指:
無論個體的行為、情感或想法是否符合社會規范,都應保持對其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尊重。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對自己無條件積極關注,意味著外界的反對聲音不再等同于自我價值的減損,偶然的人際沖突也不會異化為自我核心人格否定。
把思考方向從“他人如何看待我”轉向“我如何定義自我價值”,是超脫當下矛盾沖突場景的新高度認知。
構建穩定的內在需要持續的自我觀察和自我對話,認清不完美的客觀存在并完善價值體系。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固然是一種解氣的手段;
可當海格力斯放下木棒,那些消耗在爭斗中的心力,就轉化為跳出困局的力量和堅定自我內心體系的養料,前行的道路便暢通無阻。
-The End - 作者-山外人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