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謝怡雯
是“金飯碗”,還是“鐵飯碗”?似乎不再是個難題。
近年來,考公熱度持續攀升,計劃招錄人數雖小幅增長,但遠低于報考人數的漲幅,這也使得錄取比例不斷下滑。
以2025年國考為例,共有341.6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計劃招錄3.97萬人,與2024年的計劃招錄人數幾乎持平,而報名過審人數卻大幅增加約38.3萬人,這也使得錄取比例進一步下降至86:1。
隨著2025年國考筆試、面試以及后續政審流程陸續接近尾聲,3月末以來,包括證監會、央行、財政部等多個部門陸續公示了2025年第一批擬錄取的公務員名單。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這其中不乏前金融人的身影。
關于在金融業工作“性價比”是否下降,引發了諸多討論。與之對應的是,公務員崗位成了不少金融從業者眼里的“香餑餑”。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多名考公“上岸”或者準備考公的金融人,記錄他們考公路上的心路歷程。
來源:圖蟲創意
今年166名金融人考進證監會和央行
時代周報記者根據公開數據梳理,證監會2025年度擬錄用287名公務員,其中有29人來自券商,12人來自銀行,7人來自公募和私募;央行某分支機構擬錄用30人,其中3人來自券商,2人來自銀行,1人來自保險,1人來自金融租賃。
上海市政府2025年擬錄用公務員(首批)中,14人來自券商,5人來自銀行,2人來自保險,1人來自私募;財政部2025年擬錄用公務員中,8人來自銀行,1人來自公募,1人來自券商。
據相關報道,證監會2022年、2023年、2024年錄用名單中,來自券商的分別為13名、9名、7名,意味著今年擬錄人數已經達到過去三年的總和。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上述擬錄公務員中,原單位既有國有大行、股份行、頭部農商行,也有頭部券商,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渤海銀行、上海農商行、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東方財富、中金公司等。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2025年證監會、央行下屬單位及其分支機構擬錄名單中,原單位是券商、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的為166人。
近年來,隨著金融行業普遍降薪,部分券商高管也經歷了降薪,普通員工們翹首以盼的年終獎也不斷被遞延,這一定程度上也連帶著財經院校以及綜合院校金融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出現滑坡。
當金融行業逐漸回歸常態,應屆生一走出校園進入頭部券商就能擁有三四萬元的月薪已成為“遙遠的傳說”。然而,降薪并不意味著工作時長隨之縮短,線上辦公和頻繁出差模糊了上下班的時間界限。
與此同時,部分券商也面臨著人員縮減的境況。
有券商員工稱,自己雖沒有直接被公司裁員,但由于簽訂的勞動合同即將到期,已被公司通知將不再續約。還有券商員工表示,即使暫時沒有被裁員,但之后或將面臨降薪或更嚴格的績效考核指標。
此外,某股份行員工吳雨(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其本來在支行擔任金融科技相關崗位,但今年以來也被迫調崗,不得已背負起了銷售金融產品的KPI,這也讓其萌生了考公的念頭。
從“金融精英”到“金融民工”?
在進入投行工作前,95后周寧(化名)曾經也對投行人有著金融精英的幻想。
在各類影視劇中,投行人往往被塑造為光鮮亮麗的精英階級,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交易,在與客戶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中就能輕而易舉地完成,投行精英們,擁有的是普通人望塵莫及的收入、紙醉金迷的生活。
2021年,周寧畢業于江西省內一所財經院校,他在研究生期間便早早通過了法考和CPA四門科目考試,并進入一家西南券商投行債權組實習。相比股權組而言,債權組擁有相對規律的工作時間和“短平快”的工作節奏,周寧順利并輕松地度過了為期半年的投行實習生活。
2020~2021年,恰逢投行招聘的大年。自2019年6月科創板開閘后,許多原本達不到主板上市標準、但滿足科創板上市條件的擬上市公司密集與投行接洽,期望通過科創板的窗口登陸A股。許多券商投行部正是在這兩年大幅擴招金融相關專業的應屆生,部分頭部券商甚至為應屆生開出3.8萬元/月的底薪,這其中不包括額外的項目獎金、年終獎等獎勵。
周寧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當年秋招進入投行時,并不像如今這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兩年畢業的應屆生,即使之前沒有投行的實習經驗,也有機會通過招聘環節拿到投行的“入場券”。當時,周寧拿到了兩個offer,分別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崗和一家小型投行股權組。
懷抱著對“金融精英”的美好憧憬,周寧選擇了后者。然而,和他想象中不同,股權組的工作節奏和之前實習的債權組大相徑庭。“想象中是西裝革履的‘金融精英’,但實際工作日常更接近灰頭土臉的‘金融民工’”,周寧自嘲道。
在投行工作的前兩年,周寧需要常年去往偏遠省份的項目所在地駐場,平均每天工作到晚上9、10點。工作時間分為“大小周”,每兩個周末才可以回家一趟。
從2021年6月進入投行,到2025年初離開,周寧參與了一單深交所主板IPO項目、一單創業板IPO項目和多個新三板項目,不過,由于種種因素,這兩單深交所主板IPO和創業板IPO最終都未能成功上市。
起初,周寧對于項目成功上市充滿信心,但隨著上市審核趨嚴,項目戰線逐漸拉長,公司業績也逐步出現下滑。僅憑底薪和新三板項目微薄的獎金,周寧并沒有享受過豐厚高薪的高光時刻。
從2024年開始,周寧的工作量開始減少。由于所在的投行團隊不要求坐班,他每周僅需要去公司2、3天。空閑時間里,周寧和同事們討論的話題從財務法律逐漸變成了未來出路,考公“上岸”也成了大家頻繁提到的字眼。
2024年12月,周寧和其他兩個關系相熟的同事都選擇了參加國考,周寧選的是廣東某市一個稅務相關的崗位。由于該崗位對性別以及財會證書有所限制,報名過審的人數相對較少,競爭并不算激烈,周寧成功通過了筆試、面試。目前,他正在等待政審、體檢和入職。
周寧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報考前,他曾考慮過深圳證監局,但因為想接觸一些投行以外的工作內容,最終選擇了稅務崗位。
相比之下,和周寧一同報考的另外兩個同事考公之路并沒有那么順利。他們報考的是某地證監局和某地金融監管局,由于報考崗位競爭激烈,兩人國考筆試均未過線,目前正轉而備考省考,期望實現“上岸”。
穩定但也有困擾
剛剛考公“上岸”的周寧對于未來體制內的新生活充滿期待,然而,已在體制內工作多年的王曉彤(化名)也有著困擾。
王曉彤是90后,目前就職于某監管部門單位,其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今年以來,她所在的單位經歷了較大調整,越高級的崗位面臨更嚴苛的薪資限制,部分地市級單位的薪資相比省級單位甚至出現了“倒掛”。王曉彤所在的單位需要入職一年后轉正,這一年期間,薪資相對較少。
王曉彤表示,去年考公“上岸”到其所在單位的新員工中,除了前金融人以外,還有多名來自互聯網大廠。其中一名稱,在大廠“卷累了”,期望回到家鄉所在的城市謀求一份安穩的工作;還有一名則是被所在的大廠優化,選擇離開緊湊的工作節奏,希望擁有到點下班、相對自由的生活。
據王曉彤觀察,近年來雖然考公的報名人數有所上升,但其所在的單位筆試分數線并未水漲船高,原因或與其單位普遍報考限制條件更多有關。比如部分崗位限定應屆生報考,或者擁有兩年基層經驗,要求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學歷等。對比之下,其他單位僅需要本科學歷便可報考,競爭反而更加激烈。
對于王曉彤而言,體制內的工作讓她擁有了穩定,但她也有自己的困擾。
王曉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目前的工作內容重復性較高,雖然期望能夠在工作崗位和內容上有所變動,進而獲得職業上的新發展,但體制也同樣讓她面臨跳槽上的潛在限制。
不少人備戰考公,期望就此敲開大門,擁有大部分人艷羨的穩定工作,然而已經“上岸”的人并不一定從此高枕無憂。
像王曉彤這樣的人,或許還有很多。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