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協議后,臺灣地區“邦交國”看到苗頭,選擇集體訪華,民進黨罕見沉默,特朗普的話引發震動。
5月13日,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有三個特殊背景。一是印巴沖突剛剛結束,中國的殲10C戰機、紅旗導彈系統和系統作戰立下大功,擊落了法國“陣風”、俄羅斯蘇30在內的5架戰機,讓中制武器和中國戰術揚名海外。要知道殲10C是中國二十多年前的裝備,如果殲20、殲35下場,又會是什么場景?包括拉美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國都看到了中國的強大軍力。二是中美5月12號在瑞士發布聯合聲明,美方宣布對華降稅91%并暫停24%的關稅,而中方作出了對等讓步,這被視為中國在關稅戰中的一次勝利,特朗普政府的低頭,讓其他國家對中國經濟的韌性有了新的認知。
三是特朗普在5月12號舉行新聞發布會,稱中美談判的成果“有利于統一與和平”。引發了國際社會對臺灣問題的猜測,如果美方對華讓步,而兩岸實現和平統一,中國崛起的步伐將更加無法阻擋。另一方面,這次會議是中拉論壇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會議,在多重背景下,多個拉美地區國家集體訪華,甚至連臺灣地區的兩個“邦交國”海地與圣盧西亞也派員到場,其中海地的代表還是外交部長,輿論紛紛猜測,臺灣地區的“邦交國”是否又該減員了?近年來,隨著民進黨不斷惡化兩岸關系,導致臺海沖突逐漸成為地區沖突的熱門話題,而中國大陸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讓臺當局大為恐慌。
自2017年以來,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相繼與臺灣地區“斷交”并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系,至今臺當局的“邦交國”只剩下12個。如果不是民進黨靠經濟援助等“金元外交”手段,這12個國家也很難保住。對于海地和圣盧西亞的抵京,民進黨罕見一言不發,唯獨對特朗普的“統一與和平”言論恐慌不已,宣稱中國大陸與美國并沒有談到臺灣問題,美國的“承諾”沒有變化。不難看出民進黨的色厲內荏,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把臺當局打懵了,尤其是大陸的軍事水平,讓民進黨的“以武謀獨”成了一場笑話。
對海地等國的到來,中國大陸在現場作出重要承諾,表示歡迎拉共體成員國參加論壇活動,并支持拉美地區和加勒比國家在多邊舞臺上擴大影響力。這話體現出中方宏大的胸懷和格局,兩岸統一是一個沒有懸念的事,不管民進黨和外部勢力如何勾連,在解放軍的強大軍力面前都不夠看,臺灣地區所謂的“邦交國”只是一種外交伎倆。相對于這12個小國來說,中國與三分之二的拉美國家都建立了“一帶一路”合作,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額不斷提升,這才是無法改變的時代大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