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12日下午,中美在日內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美方將取消91%的額外關稅,僅保留10%作為象征性稅率,中方也采取了相應的回應措施。
這一消息讓市場一片歡騰,港股大幅飆升,A股收盤后交易活躍。特朗普迅速妥協的表現令所有人始料未及,而中方則表現得極為低調,重申“相互尊重、持續對話、合作共贏”的原則。
然而,中國真的退讓了嗎?為何美國媒體紛紛對政府策略提出質疑,特朗普的支持者反而陷入沉默?港股和美元為何出現劇烈波動?
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失利又如何成為影響美方態度轉變的關鍵因素?背后到底是誰在主導局勢?中國是否真的“軟弱”了呢?
中美“互減115%”
網上有人算賬,說美國最初加征了145%的關稅,現在取消91%,還剩54%,而中國只保留10%,這難道不是中國認輸了嗎?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答案是:并非如此。因為此次談判并未將2月和3月實施的“小規模”芬太尼制裁部分計算在內,這部分依然有效。
中國保留的反制手段包括關鍵領域的能源與農產品關稅,還包括稀土出口限制、技術封鎖等非關稅措施,這些都沒有取消。
更重要的是,盡管美國保留了大約30%的“總稅率”,但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虛張聲勢。
實際上,從4月底開始,美國就已經悄悄為零售巨頭“開綠燈”,允許他們恢復向中國采購商品。
沃爾瑪、好市多、塔吉特紛紛表示:關稅由買方承擔,只為重新搶占中國制造的供應鏈資源。
這意味著,特朗普雖然嘴上強硬,但從4月底起就已經被零售巨頭逼迫簽下“投降協議”。因此,表面上看是“對等減稅”,實際上是建立在美國實際妥協的基礎上,中國才做出象征性的姿態回應。
這根本不是所謂的“互勉90天”,而是如果再拖90天,美國經濟就會全面崩潰!
特朗普低頭的真正原因
從4月2日貿易戰爆發,到5月12日達成協議,正好40天。
這短短40天里,美國股市經歷了三次暴跌,零售巨頭聯合施壓,美元匯率持續走低,美債市場幾乎瀕臨崩潰。
最明顯的問題是物流鏈斷裂。從太平洋到美國西海岸,幾乎沒有一艘中國貨輪靠岸,美國港口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首先受到影響的是碼頭工人,接著是卡車司機、倉儲人員以及報關公司,隨后波及整個零售、電商和制造業,最終導致金融、信貸和消費體系全面癱瘓。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鏈條式國家”,一旦某個環節斷裂,整個系統就會全面崩塌。而這次斷裂的核心,正是中國的供應鏈!
與此同時,美國債務危機加劇。6月有6.5萬億美元的國債即將到期,美國財政部急需重建投資者信心。
但貿易戰發展到這種地步,誰還敢購買美國國債?連日本都在減持,美國還能指望誰?
巴菲特更是直接表態:不再投資注定走向深淵的美元。這對華爾街來說無異于一記重錘。
更糟糕的是,美軍的戰略底牌也失效了。原本特朗普政府打算通過在南亞制造緊張局勢,用“火藥味”迫使中國屈服,結果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慘敗。
5月7日的印巴空戰成為美方戰略失敗的轉折點。
印度“閃崩”暴露美軍失策
印巴空戰之所以成為分水嶺,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局部沖突,它徹底打破了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幻想:原本他們寄希望于印度作為“代理人”對中國南部施壓,結果印度剛出手就被巴基斯坦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5月7日凌晨,印軍王牌戰斗機陣風被擊落3架,米格-29和蘇-30MKI各1架也被擊毀。印度惱羞成怒,派出100架無人機反擊,卻有77架被攔截。
支撐巴方這套防空與空戰系統的,正是中國提供的“簡化版”裝備。
簡化版J-10CE + 簡化版預警機 + 簡化版PL-15E中程導彈,共同構建了“體系作戰”的雛形。
這已經不再是單純購買幾架飛機的時代,而是“編織一張戰術大網”的現代戰爭模式。
美國的C4ISR體系幾十年來沒有實質突破,而中國卻能夠將簡化版系統打包輸出,使得連印度都毫無還手之力。
要知道,印度可是美法俄三國裝備“混搭”的南亞猛虎,結果卻淪為紙老虎。
最諷刺的是,印度原本還想借中美對抗撈取好處,準備搶走中國的訂單,替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部分角色。
如今,被巴基斯坦一頓操作猛如虎打得哭爹喊娘,全球南方國家對其信心大跌,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中的地位也隨之下滑。
看到這樣的局面,特朗普還能不低頭嗎?再打下去,只怕印度都不愿繼續配合了。
美國想玩“緩兵之計”?
美國這次低頭,歸根結底是撐不住了。但中國必須警惕:特朗普是個慣常“變臉”的玩家。
2018年中美貿易談判時,就在達成框架協議后突然反悔,再次發動攻擊。如今看似主動讓步,但其目的可能并不簡單。
有分析指出,美方此舉可能是希望通過“暫緩”10%關稅的方式,逼迫歐盟、日本等盟友接受類似的貿易框架。一旦達成美歐、美日協議,回頭可能又會對中國翻臉。
更有甚者,白宮甚至試圖“篡改敘事”,稱此次談判是中國主動提出的,試圖營造“美國慷慨施恩”的輿論形象。
這種操作手法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的慣用伎倆。
面對這樣的對手,中國不僅要有“談”的誠意,更要有“打”的準備,甚至需要準備好讓特朗普“痛徹心扉”的殺手锏——例如金融戰、科技封鎖反制、稀土出口全面停止等終極手段,徹底粉碎美國“反復折騰”的企圖。
結語
這次日內瓦會談,盡管結果讓市場歡呼雀躍,但真正明白的人都清楚:中美之間的較量遠未結束。
表面上看是降低關稅、達成協議,背后卻是美國內外交困、被迫低頭的事實。
中國并沒有退讓,是美國主動認輸。而這一場對抗,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場。
未來美國是否會再次出招?特朗普是否會再次變臉?中國是否已經做好再次迎戰的準備?
面對特朗普這次“低頭”,你真的相信美國已經認輸了嗎?你覺得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