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寶寶純真的天地,每一次微笑都是新發現。作為帶過69個寶寶,培訓出來了1510多名月嫂,跟著蜜伢兒月嫂導師何進麗女士一起,探索科學育兒的奧秘,為你揭開科學育兒的神秘面紗,一起在愛與智慧中,陪伴小天使健康成長!
剛經歷順產的媽媽們,雖說身體恢復比剖宮產快些,但順產后的清洗與護理工作可是重中之重,這直接關系到產道健康和傷口愈合。要是護理沒做好,產道感染找上門,身體恢復可就麻煩大了。
今天,蜜伢兒月嫂導師何進麗女士,就給各位新手媽媽好好嘮嘮順產護理的實用經驗,幫大家穩穩度過產后關鍵期。
一、惡露:產后身體的 “信號兵”
惡露,就是產后子宮排出來的分泌物。產后 1 到 3 天,惡露量比較多,顏色紅紅的。之后,顏色慢慢變淡,量也跟著減少,大概 10 天后就變成淡黃色了。一般來說,惡露 4 至 6 星期就能完全消失。不過,每個產婦身體恢復情況不一樣,有些媽媽惡露排干凈的時間會更久。這里得特別提醒大家,要是發現惡露里有大血塊,或者聞著有惡臭氣味,又或者有鮮血一直流,這可都是異常情況,產婦得馬上上醫院,可別耽誤了病情。
二、惡露護理:細節決定恢復速度
飲食調理:吃對食物助恢復
剛生完寶寶,產婦飲食得講究營養豐富、溫補還得容易消化。像各種湯類,營養足又好吸收;低纖維蔬菜對腸道負擔小,都是不錯的選擇。那些生冷、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可千萬別吃,不然身體恢復慢,還影響惡露排出。我認識一個寶媽,產后就愛吃生冷水果,結果惡露一直斷斷續續,后來調整了飲食才慢慢好起來。
衛生保健:清爽干凈防感染
產后新媽媽的皮膚,尤其是傷口那塊,特別敏感,細菌可容易找上門了。所以,一定要穿透氣好的全棉衣物,讓皮膚能透透氣,保持干爽。要是惡露一直不干凈,會陰部位的清潔就得格外注意。每天用溫水輕輕清洗,內褲和專用產婦衛生巾勤換。就這么一個個小細節做好了,才能杜絕傷口感染,讓身體順順利利恢復。我生娃那會,每天都嚴格按這個衛生要求來,傷口恢復得特別好。
環境營造:舒適環境好心情
產婦和寶寶待的房間,通風得好,讓新鮮空氣能呼呼地進來,保持室內空氣干凈。溫度也得控制好,不能太熱,熱得產婦直出汗,難受;也不能太冷,凍著產婦和寶寶。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產婦心情好,對身體調養和惡露排出都有幫助。我當時坐月子,家人把房間溫度濕度控制得剛剛好,我住著可舒服了,恢復得也快。
三、傷口護理:小心呵護助愈合
順產時,好多媽媽不是陰道撕裂,就是做了會陰側切,留下傷口。這傷口位置可尷尬了,在尿道口、陰道口和肛門中間,環境復雜,特別容易出現傷口難愈合的情況。所以,護理的時候得格外小心,一定要防止外陰感染。
保持會陰清潔與干燥
衛生墊一濕透就得趕緊換,要是傷口一直泡在濕乎乎的衛生墊上,愈合速度變慢不說,還容易滋生一堆細菌,對傷口恢復特別不利。每天要用溫水多沖洗幾次會陰部,沖洗的時候注意方向,得從前向后擦,可別弄反了,不然會陰切口拆線后容易裂開。我當時就是嚴格按這個沖洗方法來,傷口愈合得挺順利。
避免傷口裂開
側切的媽媽,不管睡覺還是坐著,重心得往傷口對側偏。這樣做,一方面能不讓惡露弄臟傷口,另一方面能防止傷口受壓,減少切口錯開的風險。要是碰上便秘,可千萬別硬使勁,用開塞露幫忙通便就行。好多媽媽試過,吃火龍果緩解便秘效果不錯,多吃地瓜等粗糧也能讓腸道動起來,改善便秘。在傷口拆線后的幾天,盡量別做下蹲還用力的動作,解便的時候,先收縮會陰和臀部,再慢慢坐到馬桶上,很多時候,屏氣用力就是會陰傷口裂開的 “罪魁禍首”。生活里,還得注意別摔倒,大腿也別過度外展,這些都可能讓傷口再次裂開。
平時多做縮肛運動
不管是躺著還是坐著,隨時隨地都能做縮肛運動。這個運動既能讓擴約肌收縮,還能讓陰道早點恢復緊致。我產后就堅持做,感覺效果挺好的。
要經常留意傷口,一直到產后兩周為止
要是感覺傷口疼,或者看到傷口有紅腫、裂開、流血水、流膿這些情況,最好趕緊去醫院,很可能是傷口感染了。要是發現傷口處有小膿包,可能是對縫合線吸收有問題,得去醫院讓醫生把縫合線拆掉,傷口才能長好。
四、飲食注意:吃對食物助力恢復
有傷口暫時不宜吃麻油料理
產后坐月子,麻油料理少不了。不過,炒過的麻油比較燥熱,身上有傷口的時候,先別吃。一般自然產的產婦,產后 10 天再開始吃 “炒” 麻油;剖腹產的,等兩周之后再吃。我當時順產,產后聽了醫生建議,10 天后才開始吃麻油料理,身體沒出現啥不適。
多吃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食物
像水果、雞蛋、瘦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表皮代謝功能,對傷口組織修復有好處,能讓傷口快點愈合。我產后每天都吃雞蛋、水果,感覺傷口恢復得挺快。
五、產后護理注意事項:全方位呵護新媽媽
調整心態:好心情助力恢復
產后身體特殊,照顧寶寶又累人,新媽媽心情容易煩躁。可這煩躁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傷口出血。所以,一定要積極調整心態。我產后也有過煩躁的時候,后來通過聽音樂、和家人聊天,心情慢慢就好了,身體恢復也更順利。
注意休息:充足睡眠身體棒
分娩后,媽媽們都特別累,在照顧寶寶的同時,一定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我當時就是,寶寶睡了我也跟著睡,休息好了,身體才有勁恢復。
注意飲食:營養均衡好吸收
產后適合吃多湯汁、容易消化的食物,像粥、面條、煮雞蛋這些。我產后每天早上都喝小米粥,感覺胃里暖暖的,身體也舒服。
及時大小便:順暢排泄很重要
分娩后 2 - 4 小時要排尿,1 - 2 天內要排便。及時大小便,能讓身體更快恢復。我產后就按這個時間來,沒有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情況。
堅持母乳喂養:母嬰健康雙收益
母乳喂養對新媽媽乳房健康和子宮恢復好處多多,還能增進和寶寶的感情。我一直堅持母乳喂養,不僅和寶寶關系更親密,身體恢復也更快。
觀察出血情況:警惕產后出血風險
分娩后 2 小時內容易出血,一定要特別注意。要是產后 2 - 24 小時還有出血情況,得趕緊檢查。我當時產后,護士就一直密切觀察我的出血情況,讓我特別安心。
盡早下床活動:適量運動促恢復
產后可以在床上先做些簡單的抬頭、抬臂、提臀動作,8 - 12 小時后就可以下床了。適當活動,能讓身體更快恢復。我產后 8 小時就下床慢慢走動,感覺身體恢復得比一直躺著快多了。
多做縮肛運動:緊致恢復小妙招
前面說過,縮肛運動隨時能做,能促進括約肌收縮,讓陰道變緊致。我產后一直堅持做,效果真的不錯。
六、產后漲奶:應對有方不煩惱
熱敷乳頭
要是脹奶嚴重,乳頭變硬,新媽媽每次喂奶前,先用干凈毛巾熱敷、按摩乳頭,擠出點奶水,等乳暈周圍軟乎點,寶寶就好吮吸了。我當時脹奶,熱敷后確實感覺好多了。
滋潤乳頭
要是發現乳頭破皮或者起水泡,在傷口涂乳汁,調整喂乳姿勢,別讓乳頭再受傷。破皮嚴重的話,停一兩次哺乳,但要把乳汁擠出來。我朋友就有過乳頭破皮的情況,按這個方法處理,很快就好了。
冰敷減痛
喂奶間隔,用冷敷或者冰敷能減輕疼痛。我脹奶疼的時候,冰敷一下,疼痛能緩解不少。
調整哺乳姿勢
寶寶吃奶不老實,可能是媽媽哺乳姿勢不對。哺乳時,要讓寶寶含住整個乳暈,不是只含乳頭。正確姿勢和哺乳技巧很重要。我一開始哺乳姿勢不對,寶寶總吃不好,調整后就好多了。
擠出多余乳汁
哺乳后,要是乳房還脹痛,就用擠奶器把多余乳汁擠出來,別讓乳房太腫脹。我每次哺乳后,要是感覺乳房還有點脹,就用擠奶器擠一擠,特別舒服。
及時擠出奶水
沒辦法直接給寶寶哺乳的話,新媽媽得用擠奶器把奶水擠出來,保持泌乳功能。我有段時間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直接喂奶,就靠擠奶器維持泌乳。
把握擠奶間隔
寶寶吃得頻繁,新媽媽又經常外出,擠奶次數就得增加,不然容易脹奶,擠奶間隔最好別超過 4 小時。我那會外出多,就按這個時間擠奶,沒出現脹奶的情況。
少吃多汁食物
打算退奶的媽媽,要少吃魚、湯汁這些,少攝取水分,免得脹奶。我朋友退奶的時候,就按這個方法,退奶過程挺順利。
避免刺激乳房
不能母乳喂養的媽媽,用冰敷,按醫生囑咐吃止痛劑,或者吃韭菜、喝麥芽水,千萬別再按摩、刺激乳房了。我認識的一個媽媽,不能母乳喂養,按這個方法,成功退奶了。
順產媽媽們,產后護理做好了,身體恢復快,自己少遭罪。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到大家,讓每一位新媽媽都能輕松度過產后關鍵期,迎接和寶寶的幸福生活。
以上就是蜜伢兒月嫂導師何進麗女士,分享的育兒知識百科的全部內容啦!蜜伢兒月嫂每周會不定時分享超實用的育兒干貨,建議各位寶子們收藏學習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